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察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材料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割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古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关系,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董仲舒(前179一前104)为西汉哲学家,经学大师。少年时专治《春秋》,景帝时为博士,潜心钻研孔子学说。汉武帝时,命令中央和地方推荐贤良之士,董仲舒在数百人中脱颖而出。在回答武帝的策问时,系统阐述了自己的儒学理论体系,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等主张,为汉武帝采纳。此后二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在教育方面,主张以教化为“堤防”,设太学。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史实信息,指出这个信息所反映的古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史实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