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察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汉武帝时期,政府以“德”“文”“能”为标准,让各郡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这种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世袭制
2022-11-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面向社会招揽人才,只讲德行与能力,使得许多熟知民间疾苦体恤劳苦民众的有德之士进入中央政府,为官员集团注入了新鲜血液。”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 )
A.世官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郡县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高一(1)班同学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为主题,制作如下示意图。图中选官制度的标准依次是(     
A.军功、品行门第、才能B.血缘、品行门第、军功
C.军功、血缘、才舱门第D.品行、军功、才能、血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东汉士大夫所重之名,以美德高行为主,如表列举了当时的几种主要美德。这体现了当时的选官制是(     
久丧对父母守丧三年或加倍;对举主、故将行孝三年
让爵父有高面长子应袭,逃避不受,以让其弟
避聘避聘不就或让亲属
报仇家有仇怨,奋身图报
报恩故吏对举主,弟子对业师等
A.科举制B.宗法制C.察举制D.郡县制
2022-09-06更新 | 1066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选修)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东汉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

姓名

乡论事迹入仕途径

赵宣

乡邑称孝州郡数礼请之

张霸

年数岁而知孝让举孝廉光禄主事

江革

乡里称之曰江巨孝举孝廉为郎

朱儁

以孝养致名为县门下书佐
这些史实可用来说明,东汉时期(     
A.地方舆论影响人才选拔B.察举制度得到了完善
C.乡论支配国家统治秩序D.社会阶层间流动固化
2022-08-12更新 | 912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指出,察举的权力,在各地方官员手中。当一个人做到有权察举时,经他察举的,便是他的门生故吏,将来在政治上得意,有机会必然也会察举他的后人。这就造成了后来所谓的士族门第。据此可知(     
A.士族制与察举制有一定渊源
B.九品中正制造就士族制度
C.察举制瓦解了中央集权体制
D.士族门阀制约了君主专制
2022-07-09更新 | 314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为汉代察举制的察举科目与内容。据此可知,当时
类目科目察举内容
特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科发生灾异、动乱或其他重大政治问题之时,由皇帝下诏察举,被举者以“对策”形式发表政见,然后分等授官
明经、明法以及“能治河者”“勇猛知兵法”等科擢举各类专门人才或特种人才
岁举秀才、孝廉二科地方向中央朝廷定期贡士,分州举和郡举,这两科最初没有考试,举后直接授官
尤异、廉吏二科擢举地方官吏中之有功绩的吏能者
A.注重分类分科选拔人才B.地方主导了官吏的选拔
C.官员文化素质显著提高D.以道德为依据选拔人才
8 .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历经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下列有关选官标准排序与之相符合的选项是
A.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血缘→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D.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2022·江苏南通·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东汉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由此可知,东汉
A.选官杜绝了请托舞弊的现象B.九品中正制的雏形开始出现
C.人才选拔日益强调实际能力D.监察制度与考试制度紧密结合
2022-04-15更新 | 40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以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诏若日月。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请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