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楚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屈原,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出生于公元前339年。屈原身处战国末期的楚国,其家世显赫,又“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得楚怀王的宠信,曾任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主张革新政治,“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后受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诬陷,怀王“怒而疏屈平”。公元前304年,屈原离开郢都,漂泊汉北;五年后,被怀王召回郢都重新任用。公元前296年,屈原再被放逐江南。秦将白起率军攻下郢都后,屈原理想破灭,万念俱灰,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没有复兴楚国,但他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了《楚辞》,创新了诗歌的形式,丰富了浪漫的精神气质,承继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厚实了象征性意象,也实现了中国诗歌由集体咏唱进入个人独创的跨越。司马迁对他毫不吝惜赞美之言:“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摘编自《浅论屈原的宗国情怀》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屈原生活的时代特征。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高度评价屈原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诗经》中描绘的贵族和平民女子,多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端庄、娴雅淑女形象。“楚辞”中描绘的女子多含有“美人迟暮”“香草美人”的理想化政治意象。据此可知,《诗经》和“楚辞”的共同之处在于(    
A.植根于礼制传统B.蕴含着人文精神
C.体现了平等意识D.彰显出士人风骨
3 . 中国古典诗歌代表作品
作品内容
《诗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将敬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上表反映了中国古典诗歌具有(       
A.人文精神B.忧患意识C.拼搏精神D.现实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一首政治抒情长诗。作者毕生追求“美政”,其作品充满对家国的炽热情感和深切忧念。他是( )
A.墨子B.韩非C.屈原D.杜甫
2022-06-14更新 | 2704次组卷 | 19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记述屈原的文献史料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著名文学家,对他最早的四则记述如下
史料作者简介
《吊屈原赋》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年)贾谊被贬长沙王太傅,临湘水,做此赋。“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是关于屈原生平与创作的现存最早、最全面的一篇传记,塑造了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最终投江自尽的形象
《哀时命》庄忌(约公元前188~前105年)庄忌作《哀时命》赋,称:“夫何予生之不遘时(未遇到好时机)……(庄)忌哀屈原受性忠贞,不遭明君而遇暗世,斐然作辞,叹而述之,故曰‘哀时命’”
《九叹》刘向(公元前77~前6年)《楚辞》篇名。刘向身为宗室,屡屡上言切谏,却反遭迫害,故“追念屈原忠信之节,故作《九叹》”

(1)指出上述文献史料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2)阅读材料,说明上述记述屈原的文献史料有何共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记屈原列传》云:“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离骚》
A.抨击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黑暗B.继承《诗经》浪漫主义精神
C.与《诗经》的创作手法一致D.其精神实质来源于《诗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