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党史专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同阶段,中共的工作重心、革命策略体现了明显的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12月下旬至1931年9月中旬,红军在江西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运动战,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三次“围剿”,歼敌数以万计,将赣西南与闽西根据地联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包括4个县、区,拥有数十万人口和5万名主力红军的相对稳定的中央根据地。进入到1932年,随着红军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展,到该年秋天,中央苏区的人口已达到百万以上。到1933年秋天,中央苏区更进入到鼎盛时期。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材料二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抗战爆发后,为团结更多的人参加抗日,中共调整了土地政策,停止实行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的政策。1937年8月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将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基本政策。各地在减租减息后出现了开荒生产、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根据地的军队和民兵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1937-1945)》

材料三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毛泽东提出“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0-1933年中央苏区革命形势走向鼎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提出“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的历史背景。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重大历史转折即重要战略机遇,对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极其难得和生死攸关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实践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实现重大历史转折。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表现内容各不相同,表现形式惊人相似。

转折背景:均有一个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或是外国入侵者,或是国内反革命集团,即将被打倒或已经被打倒;均有一个“中国向何处去”的严肃问题,两种命运、两个前途、两条道路,继续前进还是停滞或倒退,二者必居其一。

转折标志:均有一个党的重要会议召开。

转折成效:均有一个理想或超好预期的结果或趋向。

——摘编自段若鹏《实践是检验中国共产党的唯一标准一一奠定今日中国的三次重大历史转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历史转折拟定一个观点,并进行分析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论证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1-05-16更新 | 166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安居育才卓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一大至六大党员数量概况

参会代表数(人)党员总数(名)与上届党员相比倍数或增长比例
一大(1921年)1350——
二大(1922年)12195368
三大(1923年)30420215
四大(1925年)20994237
五大(1927年)82579675832
六大(1928年)1424-31%

材料二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一大到六大党员数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信息,并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变化加以说明。
2020-12-16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结合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列强为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急于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攫取高额利润,当时非洲、美洲大部分国家已经沦为他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这个地大物博、尚未受到世界殖民浪潮全面冲击的东方大市场,成为他们的重要侵略目标。

——据郭卫民《资本主义列强挑起的四次大规棋侵华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方国家大规模侵华的原因以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共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党的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寻找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他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摘编自《梦想,从这里启航》(新华网2017年11月1日)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人在近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进行的革命斗争。并分析中国革命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央要想叫全党及工人阶级农民都自己来限制阶级的要求,对于中国的资产阶级及地主不用革命的斗争方法,更叫本党所领导的革命的农民往后退。中央想尽方法限制工人的经济斗争,便永世也说不到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

材料二   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材料三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自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
(2)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及其主要依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事件”的名称及其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的成功经验、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道路”“中国故事”“中国奇迹”,成为国际舆论探讨的热门.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中国共产党试图做的是要成为改革的精神推动者,与此同时不断扩充自己容纳中国社会的新元素。”

俄罗斯远东研究所第一副所长谢尔盖·卢贾宁说:“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能够努力做到与时俱进,自省自新,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的先进性。”

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说,中共之所以能承受百年来种种战争、社会动荡与危机的冲击,由20年代一个微型组织,发展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掌舵者,原因在于它不像有的共产主义政党那样固守教条,而是善于因时而变,以变求胜。从毛泽东时代摆脱苏联与共产国际控制,到邓小平主动修正僵化政策,中共一直表现出强大的顺应形势的能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此前的文章总结说,中共第一个三十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靠枪杆子、宣传和统战赢得民心,打败了国民党的800万军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


围绕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