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党史专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重温中国共产党一百年中提出的著名口号,是学习党史的方式之一。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著名口号

19211926
1)“中国共产党万岁”
2)“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
3)“打倒军阀,打倒(除)列强”
19271936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工农武装割据”
3)“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
19371949
1)“兵民是胜利之本”
2)“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9491956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恐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19561977
1)“大跃进万岁”
2)“阶级斗争为钢”
3)“两个凡是”
1978年以来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一国两制”“改革开放”
3)“发展才是硬道理”
4)“科教兴国”
5)“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7)“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打倒军阀,打倒(除)列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口号分别对应什么历史事件?
(2)1949-1956年的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3)结合上述口号,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的认识。
2021-05-0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如表所示为1928年中共六大的政治决议(部分)。这些决议
1“彻底的平民式地推翻地主阶级私有土地的制度,实行土地革命”
2“驱逐帝国主义者,完成中国的真正统一”
3用暴力推倒国民党南京政府,代之以共产党领导的俄国式的苏维埃政权

A.与当时中国革命诉求相契合B.表明中共革命重心已转向农村
C.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D.系统纠正了党内右倾错误思想
2021-05-0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
3 . 千秋伟业之百年风华“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一艘红船曾沿着井冈峰顶、遵义城头、延安宝塔、天安门上的灯标前行,驶过惊涛骇浪、万水千山,最终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串联成一幅动人心魄的大潮行舟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将下列选项与时间轴中的数字序号相对应(填写字母)

A.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   B.改革开放   C.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D.工农武装割据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若就选项中的“工农武装割据”展开陈述,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大批文艺工作者深入部队、农村、工厂,奔赴前线,出现了大量反映工农兵战斗生活的作品,如群众喜爱的新秧歌《兄妹开荒》、歌剧《白毛女》等。这些文艺成就
A.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方向B.歌颂了工农武装割据政权
C.反映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D.体现了强烈的时代使命感
5 . 晋察冀边区行政教育处审定出版的历史课本中,孔子被表述为“代表了贵族地主,他看不起工农,说工农是小人”,王安石变法被表述为变法“并不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他提倡的保甲法,更是地主束缚农民的锁链”。这些表述
A.有助于对抗国民政府的“围剿”B.体现了教材直接服务于抗战
C.渗透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D.凸显了阶级斗争的严峻形势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1年,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确立了许多为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谋利益的原则,但其中有不少脱离中国实际特别是农村实际的内容,如:片面强调劳动者利益,照搬照抄苏联的劳动法规,机械地规定了过高的劳动条件和物质福利待遇。这种劳动政策在实践中给苏区经济和红色政权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1933年初,张闻天、陈云进入中央根据地后,对此有所察觉,提出了修改意见。同年1015日,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重新颁布劳动法的决议,对原劳动法中不切实际的条文作了修改,降低了经济要求,增加了必要的灵活性。新《劳动法》颁布后,减轻了私营企业的负担,缓解了劳资矛盾,从而对稳定苏区的私人企业,发展苏区经济,巩固红色政权,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3年中共中央修改《劳动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3年中共中央修改《劳动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简称中共中央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通常都有重要标识意义,因为它所作出的决定往往具有战略指导地位。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共中央全会内容的是
①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②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③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从地理空间变化的角度进行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秦岭一陇海铁路为空间界线,以1937年为时间界线,中共组织的发展呈现十分明显的重心南北易位现象。19273月,全国党员人数南方省份占比超过80%,其中湖南、湖北、江苏(含上海)广东占比排前四,而北方地区的党员仅占全国数量的10.94%。1945年七大召开时,就军队中党员人数而言,北方军队党员达40万左右,而南方军队党员仅7万左右,党员人数较多的省份主要是河北、山东、山西。

——摘编自应星、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材料二   根据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调整空间战略,是党夺取政权、掌握和巩固政权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与布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必须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城市与农村空间中进行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对党的历史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党史活动原有的展开路径与模式,衍生出了全新的党史发展轨迹。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45年中共中央常驻地迁移路径,并概述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重心“南北易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某一次空间战略选择,说明其必要性与战略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2月,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错误指示起草的“二月来信”在红四军内部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实行“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民主;军队是否只管打仗,要不要积极做群众工作。同年9月,陈毅根据中央最新意见起草了“九月来信”,肯定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2月,红四军党的九大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最后形成“古田会议决议”。主要内容包括:必须确立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地位;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红军除了打仗,还要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和党组织;强调对红军要进行无产阶级政治思想教育。

——摘编自王连花《党和军队政治建设的伟大纲领性文献:古田会议决议》

材料二   1942年,中共中央把红四军党的九大决议作为整风学习的内容。1944年,八路军总部要求各部队深入讨论“古田会议决议”。新中国成立后,古田会议决议仍是指导全党全军的锐利武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古田会议时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摘编自王连花《党和军队政治建设的伟大纲领性文献:古田会议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概括古田会议的核心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田会议精神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2021-04-21更新 | 3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一生与人大紧密相连。1954年,申纪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她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男女同工同酬”被正式写入宪法。1983年,她所在的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5年,她在西沟村建立起第一个村办企业铁合金厂。此后,村办企业成了西沟村的经济支柱。但为了响应党中央保护环境的号召,2012年,申纪兰和西沟村民决定,拆除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铁合金厂,重新寻找发展定位。几年间,西沟村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一一兴建,新产业基地拔地而起。“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申纪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十年来,她始终坚持“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坐专车、不要住房、不脱离农村。”

——摘编自《申纪兰:永远的人大代表》


(1)根据材料,概述申纪兰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申纪兰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1-04-16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