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党史专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制定的纲领内容包括:“坚持革命的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继续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继续为解决土地问题和打倒乡村封建地主反动势力而奋斗,扫除蒋、冯、唐等新式军阀。”该纲领有利于当时中共
A.推翻北洋军阀B.建立红色政权
C.开展抗日斗争D.赢得全国解放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抗日战争时期,存在着两个关系中华民族命运的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中国共产党妥善处理这两种矛盾,确保全民族抗日战争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1939年冬国民党胡宗南部侵占了陕甘宁边区的淳化等五个县城和边境,中国共产党军事上给予坚决自卫反击,恢复陇东大部地区。1940年春八路军歼灭来犯的朱怀冰部主力大部,并主动提出休战。

19411月国民党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包围袭击遵照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命令北移的新四军部队,制造了的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除约2000余人突出重围,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前往国民党军谈判被扣押。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令,整编全军继续坚持抗战。中共中央公布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并提出惩办祸首等要求。《新华日报》刊出周恩来题词手迹“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等,声讨国民党顽固派。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的鲜明立场,得到全国人民、中间人士以及国际舆论的普遍同情和支持,民主人士纷纷谴责国民党当局倒行逆施。3月,蒋介石迫于压力公开表示“以后再亦决无剿共的军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关系措施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关系策略的意义。
2021-06-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7年9月20日,秋收起义部队行进到文家市,毛泽东对大家说∶"秋收暴动我们是打了败仗……我们现在不去打浏阳、长沙,是为了不吃更大的亏。要换一个打法"。部队沿湘赣边界退兵至湘南,这一决策后来被称为"文家市退兵",是毛泽东"上山"的开始。接着毛泽东在莲花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向井冈山进军。

9月29日,毛泽东和部队官兵进驻永新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经过改编,"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10月27日,这支部队几百号人终于走上了茨坪,在井冈山正式安下了家。

1928年初,国民党赣军第二十七师"进剿"井冈山,毛泽东提出"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作战原则,歼灭了来犯的敌人。

到1928年2月,工农革命军由不足一个团发展为一师两个团,并且同当地农民运动紧密结合,摧毁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的旧政权,建立起新的工农政权以及赤卫队、游击队。土地改革开始了试点,取得初步经验。一个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初步矗立起来,打开了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的历程,成为中国革命的红色起点。

——摘编自丁仁祥《红色起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革命的红色起点"做出合理解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1941年9月开始起草到正式通过,历时近四年。毛泽东指出:“这个决议案写过多少次,经过三翻四复的研究,经过多少双眼睛看”,“这个决议不但是领导机关内部的,而且是全党性质的,同全国人民有关联的,对全党与全民负责的。”该《决议》
A.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D.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2021-06-03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40年,南洋华侨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后说,“县长既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者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中国希望在延安”。这充分体现了
A.华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B.延安的廉政建设效应
C.革命根据地政权的巩固D.延安的艰苦奋斗作风
2021-06-0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很关注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并适时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以适应时代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8年中共六大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消灭地主
1942年抗日根据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953年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并组织起来……使农民由落后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
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1980年中共中央第75号文件实行包产到户,是联系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必要的措施
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05年农业部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1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由此,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或路线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党旗的历史变迁

时间概况解读
19227月党二大召开各地党组织各自模仿俄共(布)党旗的样式进行制作,具体规格样式不尽相同。1
1924~19278中国共产党暂时放下了红旗,打起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即使在192781日的南昌起义中仍是如此。2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党员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大革命中接受国民党的领导,故中国共产党暂时放下了红旗,打起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这种做法有利于维护国共两党的团结,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19279秋收起义时,毛泽东等主要领导人极力主张“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旗帜中央缝有一颗黄色的五角星,五角星的中心是象征工农的镰刀和斧头图案,紧靠旗杆有一条10厘米宽的空白,上面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3
2002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增加了党徽党旗一章,对党徽党旗作出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团案的红旗,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名党员都要维护党徽党旗的尊严,要按照规定的制作和使用党徽党旗。4)新时期,党的组织和建设不断健全;党在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中的领导作用更加突出,党中央对党徽党旗的制作和使用更为规范;锤头、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旗帜引领方向,指引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力量。

——据李冬丽《党旗的历史变迁》整理


参照(2)(4),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对(1)(3)的解读。
2021-05-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郊联体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面为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入党誓词摘录。该誓词
1940年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到底,坚决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终身于党的事业王书波:《大炮与我的入党誓言》
1945年
积极生产王建华:《中国共产党各时期入党暂词考证》
1946年
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吴修申:《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再考证》
1948年
决心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和最后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到底王为衡:《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沿革》

A.没有出现阶级斗争的内容B.反映了社会矛盾和党的仕务
C.其内容未再变动得以统一D.核心价值跟随时代不断变化
2021-05-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模拟卷(六)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48年初,人民解放军基本解放了东北、华北、江淮地区的广大农村,全国100%的煤炭资源、80%以上的小麦产区、80%以上的棉花产区均被人民掌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规定:古董、文物可以输向国统区,粮食、棉布不许从解放区输出,药品等可以从国统区输往解放区。据此可知
A.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殆尽B.中国共产党注重开展经济斗争
C.发展生产已经成为党的中心工作D.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成效显著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中国政治近代化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与政党政治的状况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虽然建立了高度集权的一党专政体制,但它本质上是一个脆弱的政治体系。从以党治国体制看,中央和地方走向了两个极端。在中央,国民党中央对国民政府的控制过严,国民政府难以发挥自主性。在地方,国民党缺乏社会基础,地方党部只能在部分地区建立,组织涣散,组织活动不健全,缺乏工作效能,缺乏实际权威,无法对政府进行有效指导。由于其闭塞性和垄断性,国民党无法提供吸纳各种政治力量进入政治体系的制度化渠道,从而促进现有政治体制的稳定,相反却因其对权力的垄断造成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对,加剧了社会的矛盾与动荡。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缔造者,具有鲜明的现代品格和高度的整合能力,善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党的领导方式。整体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现代性与先进性保证了党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政权建设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对根据地政权的有力领导,又保证了党的政权建设理论、方案与措施能够充分得以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兆刚《近代中国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统治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并结合史实予以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