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党史专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一百年,是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坚持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奋勇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其中,既有历经挫折而毅然奋起,亦有乘势发展而铸就辉煌;既有顺境之中阔步前行,亦有逆境之中绝地重生。百年党史,既是立党、兴党、强党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史,也是救国、兴国、强国的国家建设史,还是带领中国人民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民族复兴史。

——摘编自申富强《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百年党史发展关于民族复兴史中任选两个阶段进行阐述。
(要求:写出阶段标志并做简要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02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云南省保山市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共中央驻地变迁一览表

始驻期离驻期驻地
19217192210上海
192210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北京
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中共三大前夕上海
中共三大前夕19239广州
1923919274上海
1927419279
10月初
武汉
19279
10月初
1933年春上海
1933年春193410月长征开始瑞金
19351219367瓦窑堡
1936719371保安
1937119473延安
1947319493西柏坡
19493至今北平(北京)

——摘编自刘绍汉、冯全主编《光辉的历程》等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中共中央驻地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6-14更新 | 204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届新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上,1945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政治、思想、组织和军事各层面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在改革开放大潮初起、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历史转折时期,1981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既重点纠正指导思想上“左”的倾向,也对右的倾向发出警告,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立于党的百年华诞的历史坐标上,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摘编自魏永龙《准确把握百年党史中三个历史决议的形成背景和启示》

材料二   76年前,第一个历史决议通过后,毛泽东同志发出号召,“一切同志,要在这个历史决议案下团结起来,像决议案上说的团结得像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4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的意见中说,“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第三个历史决议通过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全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国之大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

——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等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三个历史决议形成的共同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个历史决议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作用。
(3)综上,说明三个历史决议的联系及其意义。
2022-05-16更新 | 145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的百年演进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二大提出要“消除内乱,打倒军间,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党的七届二中金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意在使全党在即将取得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7年,毛泽东提到。“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楼……*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农业关系到五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认为,国际上虽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44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摘编自张琳赵佳伟《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的百年演进与现实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期或多个时期,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安全观”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2022-04-1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演变阶段情况

1921192719217月,全党50多人,其中工人7.5%,知识分子92.5%
19274月,全党57967名党员,其中工人50.8%,知识分子19.1%,农民18.7%
1927193519286月,全党4万多人,其中农民76.6%,工人10.9%,知识分子6.9%,士兵0.8%,中小商人及其他4.8%
193410月,90%党员在苏区,农民党员约占80%
19351949.101945年中共无大,全党121万人,农民为主体,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出身大约占20%
194910月,全党448万人,其中农民59.6%,军人24%,工大2.5%
1949.1019781956年,全党1250.4万人,其中农民比例52.37%,工人比例上升到8.8%
改革开放后“知识分子”“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比例显著增加

——摘编自梅世贞《中国共产党党员社会成分的历史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演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一本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苏共党史教科书。

材料一   《教程》是一部由斯大林主持编写,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审定并于19389月出版的布尔什维克党的经典著作,叙述了布尔什维克党18831934年如何夺取政权以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该书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重视。19401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担负领导工作且有较高水平的老干部必须学习联共党史。随着整风运动的推行,《教程》成为党员干部的必读书籍,在党内的学习盛行开来。

——据朱任文《<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与延安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等

材料二   19491956年间,《教程》作为必读教科书再次在党内得到大规模集中学习。19534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党干部理论学习的高级组和中级组在一年半时间里都要学习列宁、斯大林论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部分内容。19564月,毛泽东在一次讨论苏共二十大的会议上指出,《联共(布)党史》是否有错误可以研究,但它毕竟是力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叙述共产党斗争历史、总结苏共革命斗争经验的第一部书,也是国际共运史上第一部这样的书。据统计,1953年《教程》发行了95千册,1954年发行40万零5千册。

——摘编自来宝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教程》在中共党内迅速传播的历史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初期《教程》在华广泛传播的新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022-10-30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54 月,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党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和丰富经验。第二部分强调对党的领导路线问题作出正式的结论,是有益的和必要的。第三部分回顾了党内曾出现的错误路线,还强调了遵义会议的重要作用。第四部分从政治、军事、组织、思想这四方面来批判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并阐述了正确主张。第五部分对“左”倾路线产生的社会根源进行了解释和说明。第六部分指出在应对和克服各种“左”倾、右倾错误思想时的一些做法。第七部分表述对于革命事业即将取得胜利的信心及美好愿望,指出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是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

——摘编自荆毅萍《中国共产党两个“历史问题”决议研究》

材料二:


——国家睿《<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的产生过程和历史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产生的影响,并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个《决议》的共同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哪些启示。
8 . 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然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认为,近代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是,“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摘编自郭秀云《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民族认同》

材料二   一百多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摘自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材料三   最初,邓小平并没有一个总计划。他只有一种务实意识,为了能使改革取得成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有中国特色,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这一点上,他与毛泽东不无相似之处,毛泽东早就认识到,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要取得胜利,就必须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历史把毛泽东的革命与邓小平的建设当作20世纪下半叶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两个最重大的事件。这两个事件都得到适当的认同。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材料一中提到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而五四运动则体现了这一点。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做出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的革命与邓小平的建设的共同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史三对

甲申对1944年3月,郭沫若撰写的阐释明朝和大顺政权灭亡教训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发表。毛泽东看后表示赞赏,告诫全党同志要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同年11月,毛泽东致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
窑洞对1945年7月,黄炎培来到延安有感而发,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说:“我们已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赶考对1949年3月,中共中央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编自《遍数风流还看今朝(百年大党面对面12)》

材料二   百年党史,如何建设好我们的党,是命根子。毛泽东一生都心系党的建设这个命根子。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他关于党的命运的三次“对谈”,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石仲泉《毛泽东关于党的命运的三次“对谈”及其时代意义》

材料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据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18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窑洞对”的背景,并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后对“窑洞对”的实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史三对”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年大党重温“党史三对”的原因及时代意义。
10 . 入党誓词作为一种特定的政治语言,意味着预备党员与党的一种“道德契约”,是预备党员对党表达政治忠诚的重要载体。党的历史上入党誓词有不同的版本。
建党初期1921年中共创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共没有规定入党誓词。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毛泽东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时,主持了党员的入党宣誓,誓词为: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共产党人》刊登的誓词我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围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作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共冀南区党委组织部印制入党誓词为:我自愿立誓参加共产党,永远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走,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个人的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坚决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遵守民主政府的法令、群众的决议,在任何情况下不怕困难与牺牲,为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奋斗到底。
建国初期1950年拟定的入党誓词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承认党纲、党章,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决议,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觉悟,积极工作,精通业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屈不挠,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改革开放后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誓词沿用至今。

——摘编自柳宁《从入党誓词的演变中回顾党的历史》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不同历史时期入党誓词的变与不变,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正确,阐述史论结合,论题与阐述必须体现变与不变,表达清晰)
2022-12-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届高三11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