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宋以前,文言小说多用书面化的语言,简洁典雅,含蓄蕴藉;至宋代形成的话本则多口语化,直白俚俗,生动活泼,甚至在部分人物对话环节直接使用白话以绘声绘色、毕现声口。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文学重心出现下移趋势B.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C.社会文化素养不断提升D.通俗文化成为社会主流
2023-07-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唐诗人元稹《法曲篇》云:“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白居易《时世妆》云:“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唐传奇《东城老父传》云:“今北胡与京师杂处,娶妻生子,长安中少年,有胡心矣”。这些主要体现出唐代(       
A.城市经济发展繁荣B.多民族交融的趋势
C.胡汉矛盾得以解决D.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南朝时期,“以济度众生为贵、独善其身为贱”的思想在佛教中逐渐兴起,僧人的修行实践也扩大至世俗之学,不仅广泛参与到诸如文笔、赞咏、歌舞等文学艺术活动中,还积极对传统典籍进行注疏,如:释慧琳注《孝经》、释僧智有著《论语略解》等。这一现象(     
A.利于佛教本土化的发展B.印证了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
C.表明中外之间交流频繁D.体现出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增强
4 .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       
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
2023-04-12更新 | 328次组卷 | 126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汤用彤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说:“其后《般若》大行于世,而僧人立身行事又在与清谈者契和。夫《般若》理趣,同符《老》《庄》。而名僧风格,酷肖清流,宜佛教玄风,大振于华夏也。……名人释子共入一流。”这反映出当时
A.佛道思想融合趋势明显B.出现“三教合一”的现象
C.思想领域出现重大转型D.佛教本土化现象更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左传·定公》记载,周初曾经俘虏了以职业为姓氏的工商业者。见下表
姓氏长勺
职业绳工酒器工陶工马缨工锉刀工、釜工篱笆工
这说明当时
A.姓氏与职业具备了必然联系B.手工业和商业出现合一趋势
C.手工业生产已出现专业分工D.职业和身份已形成世代相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人陆贽论及租庸调制时说:“丁男一人,投田百亩,但岁纳租税二石而已。言以公田假人,而收其租入,故谓之租”。租庸调征缴只以丁身为依据,而不计其余,并不考虑农户的实际占有土地情况,其弊端是十分明显的。而且租庸调的征收颜由唐朝统一确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不变,虽然有其稳定性,但其不能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有其不能根据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变化而主动调整,存有明显的僵化缺陷。唐制规定贵族、官僚户和其他特殊身份之人可以免除租调徭役,而一些人庇荫在这些特权户之下,逃税、避税,使国家征税额也随之减少。公元780年,租庸调制因为实际上的完全“废坏”而被两税法所取代。

——到阳《试论唐代租庸调制的制度缺陷和执行弊端》

材料二   唐代租庸调税制的特点是“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在这种税制下,皇空贵戚、官僚贵族、孝子顺孙、义夫节妇、逃户流民为了生存投靠地主豪强做荫户,不承担国家的租税徭役。由此,只有30%至50%的户和14%的人口承担国家的全部租税,租税负担处于极不合理状态。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两税法在预算上实行“量出为入”的原则。每年财政经费先计算数颤,然后按照各地的土地、人口、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分配时坚持贫富有差,税负均等。这一原则防止了地方官吏强取豪夺,多收多征,加重民众的负担。

——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租庸调制推行的基础,并分析租庸调制“废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实施的的背景,并说明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8 . 下表是唐高祖武德初年至德宗时期每朝进士及第的年平均变化数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帝系

唐高祖(618~626)

太宗(627~649)

高宗(649~683)

武则天(690~705)

唐中宗(705~710)

睿宗(710~712)

玄宗(712~756)

肃宗(756~762)

代宗(762~779)

德宗(779~805)

年平均

及第数

3

9

13.7

21.8

26

28

26.7

22.5

24.5

23.7

A.肃宗和代宗时期录取人数下降受国家政局影响
B.体现出唐朝历代统治者都十分善于吸收人才
C.说明唐代中央权力分配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D.唐统治者选拔官员注重对人才的全面考核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图为当前已出土秦朝标准量器、衡器的地点。据此可知(       
A.跨区域贸易更便利B.地区间矛盾被激化C.自然经济得到发展D.治国思想有了变化
2024-01-16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董仲舒将《春秋》中的自然变化与社会政治的变化联系起来,提出“天人感应”理论。提出皇帝是上天的代言人,即“天子”代表上天治理人世。风调雨顺即是天子贤明,灾害频繁即是上天在向天子示警。这一理论的出现(     
A.开创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从根本上否定了儒家仁政思想
C.有利于约束封建君主的行为D.为儒学产生找到了自然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