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窃以为国家取士之制,比之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唯才是择。各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故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13《论逐路取人札子》
材料二 比之唐代取士以不严防弊为常态,而致举子“驱驰府寺之门,出入王公之第,上启陈诗”,以求“咳唾之泽”,和“贵戚纵恣,请托公行”,以及由此而来的“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则宋人用严立隔绝以成其“无情”和“至公”,立意正在于抑制权势对于科举取士的支配与影响,从而提防权势转化为科举取士中的优势。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国强《科举制度的历史思考》
材料三 下表是中国古代部分王朝南北方籍进士、状元统计表
表1 北宋南北方籍进士所占比例
时间 | 960-977年 | 998-1020年 | 1021-1063年 | 1064-1085年 | 1086-1100年 | 1101-1127年 |
北方占比 | 38.42 | 18.63 | 12.49 | 6.61 | 5.17 | 2.86 |
南方占比 | 61.58 | 81.51 | 87.51 | 93.39 | 94.83 | 97.14 |
表2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南北方籍状元人数
地区 | 唐 | 五代 | 北宋 | 南宋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合计 |
北方 | 40 | 6 | 28 | 0 | 6 | 11 | 8 | 11 | 10 | 120 |
南方 | 18 | 10 | 24 | 37 | 0 | 0 | 2 | 77 | 69 | 237 |
———摘编自乔亦婷《宋代进士的时空分布及成因》等资料
材料四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后来朝廷被迫对北方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统编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宋代比之唐代,科举取士有了哪些进步?这些进步背后的经济和政治因素是什么?
(2)阅读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宋以后我国人才分布呈现出的新格局,并以唯物史观分析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