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 )国二月诏曰:“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世,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无取臣属。渠搜即叙,表夏后之成功;越裳重译,美周邦之长算。有隋李世默武耀兵,万乘疲于河源;三年伐于辽外,构怨连祸,力屈货弹。朕祗膺宝图,抚临四极,悦近来远,追革前弊,要荒薄服,宜与和亲。其吐谷浑已修职贡,高句丽远送诚款,契丹、林羯咸求内附,因而镇抚,允合机宜,分命行人,就中好睦。静乱息民,于是乎在。布告天下,明知朕意。”

——摘自《册府元龟帝王部·来远》卷一百七十

材料二   唐代之盛,俨然天可汗,中国的羁縻州府,遍布于北边及西边。胡人酋长,几乎无不接受中国封号,中国也往往动员这一族打击那一族。

——许倬云《万古江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朝时期的民族政策的理解。(要求:自拟论题,主题明确阐述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0-19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自九河外,复有洪汴(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皮日休《汴河铭》

材料二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三,请你为被告隋炀帝写一份辩护词或为原告隋朝人民写一份诉状。谈谈你对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认识。
3 . 思想史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导致思想解放,启蒙运动导致社会改革,西欧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迷信到理智,从奴役到自由,从特权到平等,从幻想到科学。今天世界最发达的西方七国(英美加法德意日)都是在这个历史前进运动中先后成长起来的。

——《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材料二   倘若作一个历史的平行比较的话,那么中国式的文艺复兴比欧洲早了五百年,北宋年间的人文气象,与五百年后的意大利城邦十分相似,具有一种人的自我觉醒的品质,以及相应的人文关怀的自觉。……欧洲的文艺复兴非常迅速地产生出辉煌的文明成果,而工业文明又反过来推动和扩展了文艺复兴的文化成就,彼此相辅相存,互相激励又互相补充。相反,始于北宋年间的中国文艺复兴,非但没能得到文明化成果的支撑,反而受到非常惨烈的夹击,在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野蛮战争和僵硬的程朱理学教条的双重践踏底下,如同石缝里的小草般,气若游丝,时不时地艰难苟活于一息尚存的窘迫,

——李劼《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回眸和可能性空间》

材料三   2021世纪之交,以中国签署联合国两个人权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参加WTO为标志,中西文化论争在理论上已经终结,中国政府承认现代文明的普世价值,并在道义上承担了使之在中国得到保障的义务,尽管把书面的东西转化为社会生活的实际还非常艰巨。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

——袁伟时《中西文化论争终结的内涵和意义》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所宣传的核心思想。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宋代在诗词、绘画、思想上的主要成就,分析中西文艺复兴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谈谈如何对待中西文化。

4 .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又下尚书。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青说:“发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括那些人的意见?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与什么?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   三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2018-10-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凯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