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商朝末年,帝辛(纣王)率军征伐东夷,其间经过商丘并进行了占卜,卜辞上说:“壬寅王卜在商贞于亳。”在有关这场战争的甲骨文卜辞中,商王东征行进的顺序和需要到达的时间与传世文献对此事的记载完全相符。这反映出甲骨文(     
A.主要服务于战争需要B.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C.记载内容全面而详细D.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2023-03-24更新 | 353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金太阳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
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
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2019-01-30更新 | 204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4届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宋代商业的繁荣为宋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①据有关文献记载:宋朝自成立之初,就鼓励对外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载着中国商人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船只,取代了南亚和西南亚的商船。……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②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材料二   宋代政府把商业看成是国家财政的巨大宝库。对于国家而言,一味地压制商业,只注重农业的发展同允许商业有一定发展,给商人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以获得高额商业利润相比,后者更能适应处于转型时期的宋代社会的发展。民间商人阶层已崛起成为整个宋代社会中一支重要而又最具活力的社会力量。大大便利了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从而活跃了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商业资本,也由此而直接导致了国家商税的不断增加。

——摘编自冯葚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1)从材料的呈现方式上,分别指出材料一中①②史料的类型,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印证了宋朝商业发展的哪些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经济政策发生变化的意义。
4 . 以下是关于汉至唐江南经济的史料记载。按其描述状况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
②“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③“ 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不同史书中“关于启的继位”的记载。两则史料共同说明(     

《史记·夏本纪》

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战国策·燕策一》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A.启通过禅让继位B.启继承禹的王位C.益被迫让位于启D.世袭制已成共识
6 . 史料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此种生产方式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手工业的发达B.政府的重视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铁犁牛耕的出现和使用
2023-07-04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7 . 《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对史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玄宗
B.“河清海晏”指贞观年间政治清明
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
D.“革去弊讹”指玄宗废武则天时酷刑苛法
2022-12-0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材料三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儒家学派的哪些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史料反映的道家和法家的治国主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周室衰而王道废,儒墨乃始列(裂)道而议,分徒而讼。

——摘编自《淮南子》

史料二   “士”从最低级的贵族转变到四民之首(士农工商),是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发展,从此以后,“士”便从固定封建秩序中获得了解放……“士”不再受固定的身份的束缚,因此在思想上也解放了他们,过去是“思不出其位”,现在则可以“思出其位”了。

——摘编自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史料三   吾(孔子)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摘自《左传》

史料四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1)归纳史料一、二、三中的历史现象,并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
(2)结合以上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冷落,而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
A.半坡居民的房屋复原图B.神农氏画像石刻
C.会种植和栽培水稻D.西汉的耧车模型
2021-11-21更新 | 168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