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38次组卷 | 109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徐喜辰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指出:春秋时代,卿大夫在家内盛行着家臣制。到了春秋末年前后,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一种官吏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种变化(     
A.表明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B.奠定了封建官僚制度的基础
C.体现家臣社会地位不断降低D.反映诸侯控制土地不断减少
3 . 下图为新石器时代辽西小河沿文化和内蒙古中南部海生不浪文化的陶器比较图。该图可以说明当时(     
A.文明间的多元性B.地域间的文化交流C.贫富分化的加剧D.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 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2024-01-29更新 | 189次组卷 | 200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B.增加国家税收C.实现民族交融D.削弱王国势力
2024-01-25更新 | 105次组卷 | 56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暨选科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对郑和下西洋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一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体现了中国人的和平友善B.彰显了朝贡体制的优越性
C.推动了当地商品经济发展D.扩大了中国对外交往范围
7 . 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内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南方经济赶上北方B.诸侯纷争逐渐缓和
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夷夏矛盾基本解决
2024-01-16更新 | 156次组卷 | 70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能够用来说明(     
A.欧亚文明古国的直接交往B.唐代海陆丝绸之路的繁盛
C.汉朝时中欧之间经贸往来D.新航路得以开辟的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06次组卷 | 122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暨选科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