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仰韶文化的扩张与激荡形成了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的中原龙山文化。在其直接影响下,原来属于大汶口文化范畴的河南东部地区,开始出现了面貌接近中原文化的造律台文化等一系列文化演进过程,与炎黄二族经过涿鹿之战进一步打击地处东部的蚩尤族的历史进程是大体吻合的。而中原龙山文化向南深入到江汉平原,则和传说中尧舜禹时期中原集团征伐三苗可以相互印证。这可用于说明(     
A.中原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形成的进程B.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
C.兼收并蓄政策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崛起D.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格局
2023-12-13更新 | 308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考古探明陶寺遗址的中期城址约280万平方米,呈典型的“回”字形,具备双城制结构,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手工业区、王陵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等,功能齐备。陶寺的观象台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这与《尚书·尧典》中尧“观象授时”的记载相符。这可以用于研究当时(       
A.形成了发达的公共权力B.黄河流域文明处于领先的地位
C.农耕文明呈现多元一体D.陶寺遗址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2023-12-16更新 | 485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如表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挖掘出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
B《周易》中记载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西周出现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C良渚遗址中发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D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的文字
A.AB.BC.CD.D
2023-10-13更新 | 205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远古中华》记载,陶寺遗址中大型墓仅占1.3%,中型墓占11.4%,小型墓占87.3%。这些墓在墓葬规模、随葬品数量和精致程度上都有很大差别。这表明当时(     
A.阶级分化比较明显B.宗法制度初步形成
C.政治文明趋于成熟D.部落之间战争频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希腊文化是世界古典文明中一支绚烂多彩的奇葩,它成果辉煌,影响深远,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但是,起步就生勃勃的希腊文化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汲取古代东方尤其是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一种多元开放型文化。正如黑格尔所说:东方世界是希腊世界的基础。

——解晓毅《古希腊文化的东方之源》

材料二   从文化上来说,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而我们中国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两个国家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从文化底蕴上来说二者有着同样的经历。在进入国家文明之后的第一时期中,两国的历史脚步所表现出的国家文明特质,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古希腊国家文明的突然中断性,与古印度文明的突然中断性极其相似,都是强势异族入侵,都是原生文明毁灭,都是陷入黑暗与深渊。早期中国的国家文明的发展脉络清晰、轮次分明、记载翔实,国家行为非常有力而活跃,国家制度的体系化已经形成了坚实的独立文明根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国家文明的发展,表现出了鲜明的主体传承性与连续性递进的发展性。

——摘编自孙皓晖《早期中国与古希腊文明的比较》

(1)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希腊文化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汲取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具体表现。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特质、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四个角度简析当时中国和希腊历史发展趋向出现差异的原因。
2023-05-16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新丰中学、龙岗中学等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经考古发现,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A.表明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B.实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
C.说明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D.标志着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诞生
2023-01-12更新 | 7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在历史文献记载的黄帝“有熊国”故地郑州地区,发现了一些龙山文化城址,有大型宫殿、护城河等遗迹。可见(     
A.历史真实都有待考古发现的证实B.文献记载为考古发掘提供了方向
C.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基本成熟D.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2022-12-25更新 | 27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调研(三) 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为仰韶文化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人形葫芦瓶。《诗经·大雅·绵》中“绵绵瓜瓞,民之出生”中的“瓜瓞”即为葫芦。彝族古歌《梅葛》记载:葫芦中诞生了汉、彝、苗、藏等九族,类似传说在土家族、侗族等皆有流传。这体现了(       

A.先民文化基因的相似B.跨地域农产品的交流
C.早期国家意识的产生D.多元一体格局的确立
2022-02-21更新 | 722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玉璧和玉琮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礼器”,《周礼》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记载。江苏武进寺墩良渚文化中期的一座大型墓葬中,曾出土随葬玉璧24件,玉琮32件,这说明(  )
A.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B.旧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
C.原始社会重视祭祀活动D.父系氏族社会贫富分化明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自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发现稻壳痕迹以来,在距今9千年至4千年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的史前遗址中,多有水稻遗存的发现。历史记载表明,大禹治水时就已将冰稻种子卑湿之地:《诗》《书》等早期文献对“稻”也多有提及。这些发现表明(     
A.水稻的种植开始于旧石器时代B.原始农业推动了早期文明的发展
C.“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形成D.文献记载须依靠考古发现来印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