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2022-09-08更新 | 10518次组卷 | 97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贺炳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有学者说:“在陶寺遗址中,我们发现了彩陶龙盘,其中‘龙’正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在陶寺也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其中的玉琮被认为是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元素。而常施彩绘的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簋等陶器还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反映出中华文明(     
A.早于世界其他文明B.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C.起源于夏商周时期D.出现了玉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2022-08-28更新 | 1672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79年,在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发现了红山文化石砌建领遗址、玉器与陶塑人像;1983年,在临近地区又发现了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群并发掘了其中的“女神庙”与积石冢,这两项重大发现对考古界根深蒂固的中原中心、汉族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材料表明(     
A.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中心B.考古发现可以影响历史研究
C.考古发现能够还原历史面貌D.考古是历史研究的最佳途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大致在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之间的良渚文明遗存丰富,主要有工程浩大的城墙、规模庞大的水利系统及分布密集的遗址群。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农业生产水平较高B.具有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
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D.已经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2022年3月31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入选其中,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平均海拔超过3750米,是一处时空位置特殊、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文化序列清楚、遗物遗迹丰富、技术特色鲜明、多种文化因素叠加的罕见超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皮洛遗址时期人类已懂得如何使用火
B.皮洛遗址存续年代应不早于一万年前
C.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点
D.该遗址人类已适应了高寒缺氧的环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我国距今约 7000 至 5000 年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简表如下。
名称 地域 成就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 制作彩绘陶器,培植出粟等主要作物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 制作红陶并使用磨制石器,会建红烧土排房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居民种植水稻,并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据此说明当时我国境内原始文化的特点是
①分布广泛,多姿多彩                 ②已经进入农耕定居生活状态
③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                 ④形成政权与族权结合的国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半坡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是一个发达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由出土器物和居住遗迹来说.可分成早晚两个时期,早期以木构房屋的建筑为王,晚期则多采用泥土建造房子,在半坡村新石器时代人们遗留下的房屋里、窖穴中和垃圾堆里,还发现了很多当时使用的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有石器、陶器、骨器和其他的装饰品。

——摘编自石兴邦《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的发掘》

材料二   今甘肃、青海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可追溯到8000年前,其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据年代早晚分为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几大文化分期。早在7800年前的大地湾一期文化时期,这一地区就种植稷和油菜并家养猪,人们已经用陶器作为炊具,烹煮食物;仰韶文化时期,人们通过家养和狩猎,获得了鹿、鱼、羊、牛、鸡等肉食,并出现了灶;马家窑文化时期,发现了小麦、水稻,大麻籽等更丰富的碳化植物,以及完整的刀、叉、勺作为早期餐具。

——董琦《新石器时代的饮食文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石器时代的经济生活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半坡遗址和甘肃、青海等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过去,顾颉刚主张“一体”,费孝通主张“多元”。现在,经过历史的沉淀,时势的变迁,费孝通把“多元”与“一体”整合为“多元一体”。他对中华民族的格局总结了五大特点,即一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在着一个凝聚的核心;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有很大一部分人从事牧业;三是从语言上说,除个别民族外,其他少数民族可以说都有自己的语言;四是导致民族融合的具体条件是复杂的;五是组成中华民族的成员是众多的,所以说它是个多元的结构。他在“瞻望前途”的结语中预言“中华民族将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大园圃”。

——徐杰舜李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定位研究》


根据材料,围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任一特点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21年9月,四川广汉三星堆又上新,出土于3号祭祀坑的神树纹玉琮外形绝美,年代大致为晚商。专家推断该琮是齐家文化(黄河上游)风格,又受良渚文化的影响。这说明
A.玉器制造工艺精湛B.专家借助科技推断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中原文化影响巨大
10 . 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学者用“重瓣花朵”加以形容,他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其外围分布着众多文明。这一说法
A.是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象解读
B.旨在强调中原文明的优越性
C.开拓了早期国家政治形态研究的视野
D.主要基于原始部落分布格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