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在三星堆考古发掘实务中,考古学家们使用了小型直升机携带摄影设备和短波雷达设备,通过采集遗址各项数据,经过分析能够精确地反映出遗址地表形态。与此同时,利用红外线摄影设备进一步扫描地表下的底层构造,通过建模呈现出地下4米左右的遗址结构。这可用来说明(     
A.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并行不悖B.科学技术丰富了文化遗产的内容
C.科技手段助推考古工作新发展D.科技手段以全面复原文物为目标
2024-05-0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三晋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2015年经过考古人员的不懈努力,在良渚古城外围发现了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水利系统,也是世界最早的防洪水坝系统。良渚古城外围的大型水利系统通过平原低坝和谷口高坝两级水库将水拦蓄形成湖面,对保护古城和农田灌溉发挥作用。此发现可以说明当时(     
A.开始了聚落定居生活B.有较强的社会组织力
C.产生了早期国家形态D.出现了严重贫富分化
2024-01-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山西南部发现的一个石器时代大墓地中,有9个精心营造的坟墓,每个都有大量随葬品,其中包括乐器、玉器和壶罐;有80个是中等规模的坟墓,内中有类似物品,但数量要少些;而另外600多座坟墓葬制简单,既无棺材,也无随葬品。这可以来说明,这一时期(     
A.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B.国家的初始形态逐渐形成
C.封建等级秩序已初步出现D.礼乐文化约束力有所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根据考古学者的统计和估算,良渚古城的莫角山高台、内外城墙,以及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约1200万立方米的土方量。若按照1万人每年劳作200天计算,上述工程约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此外,还需要有更多人为这些劳动力提供后勤保障。良渚古城的修建得益于(     
A.农业经济的发展B.国家形态的成熟
C.金属工具的使用D.奴隶的辛勤劳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外来文明,源于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养技术,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都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之中。材料所体现中华文明的发展特点是(     
A.多元一体B.长期生长绵延不断
C.兼容并蓄D.始终处于世界核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犁耕是良渚文化农业耕作的主要方式,在许多遗址中都发现了当时使用的石犁。同以前的耜耕生产相比,犁耕不仅可以提高工效,更好地改变土壤结构,而且也为条播和中耕除草技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使荒地得到更大面积的开发。这反映了当时(     
A.农民阶级劳动工具单一B.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
C.农业生产水平有所发展D.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仰韶文化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锄、石刀、石磨盘、骨铲等工具,而且出土了数量可观的陶质器皿,种类包括鼎、釜、灶、罐、钵、碗、盆、壶、瓶等。据此可知(     
A.手工业分工具有专业化的特征B.剩余产品推动早期国家的出现
C.原始农业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D.黄河流域已具备农业生产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玉琮、玉璧被古人视作沟通天地的神器,更是宗教仪式中重要的礼器。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璧、玉琮基本来自大型墓葬中,而于小墓则罕有发现。这可以用于佐证当时(     
A.出现社会等级分化B.贵族垄断祭祀权力
C.神权具有至高地位D.国家形态初步显现
2022-07-05更新 | 287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年代距今约5300-4000年。遗址核心区域有一座古城,有高大的城墙包围,分为宫殿区、内城和外城。据此可知,当时
A.以开始定居生活B.发生社会分工
C.产生贫富分化D.出现阶级社会
2022-04-2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