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我国剩余产品最早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早期,在磁山遗址的窖穴灰坑里发现了粟的痕迹。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剩余产品的数量和种类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西安半坡遗址中有很多窖穴,用来储藏食物,出土了数斗腐朽皮壳,还有两个罐钵盛满了粟。这一时期剩余产品的出现(     
A.为早期国家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B.有利于私有制的形成
C.是铁制生产工具充分运用的产物D.源于生产关系的质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由于地区和部族的不同,各地墓葬中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颇有差异。但是,在同一墓地中,各墓随葬品的多寡、厚薄,往往差别不大,可见在原始社会中氏族成员的经济地位是平等的。但到了后期,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例如,大汶口文化后期的少数大墓,随葬的陶器有多至100余件,猪头多达十余个的,说明墓主人拥有远比一般人多的财富。

——《古代墓葬形制研究》


【探究】
(1)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的墓葬有哪些区别?
(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阐述早期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
2023-09-0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1课学习讲义
3 . 以姜寨为例,分析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社会特征;以良渚文化为例,描述新石器晚期的社会特征。
思考:父系社会与母系社会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导致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2022-09-1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4 . 中华文化是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和发展的,以农为本,并经过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与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从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材料论述的是中华文化起源与发展的
A.本土性B.开放性C.包容性D.封闭性
2022-06-16更新 | 545次组卷 | 8卷引用: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预习自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看图释史

考古发现是了解远古社会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石器时代各类遗址、遗物为我们测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依据。



(1)看一看图中所示陶器形制及出土地点,揭示了哪些原始先民生产和生活的信息?
(2)想一想上述考古遗址中的陶器形制各具特点,这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6 . 读图旨要

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一系列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特征。



问题导引观察如图,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呈现怎样的特征?
2021-10-10更新 | 4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地图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梳理了我国新石器时代不同地区的部分多元文明,从该表中能够得出的认识有
北方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红山文化
(距今约6000—5000年)
仰韶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
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6500—4500年)
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
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良渚文化
(距今约5000—4000年)

①新石器时代我国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②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③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别广泛
④早期中华文明朝着多元一体方向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 . 新石器时代表性的人类有:
(1)新石器时代早期
①距今约________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游地区进入________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________。以________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②同期,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________,长江下游出现________
③河姆渡居民种植________并且掌握了__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2)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的新时代晚期的________代表器物是________被称为蛋壳陶,同时,北方辽河上游有________,长江下游有________。他们出土了精美的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