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贵州普定穿洞遗址存在于距今5.5万年至距今8000年,2024年最新考古发掘收获了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加工精致的骨角器进一步证实该遗址是目前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出土磨制骨器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为研究中国乃至东亚史前磨制骨器的源流、技术特征和时空分布提供了重要信息。据此可知,穿洞遗址(     
A.跨越了新、旧石器时代B.出现了权贵阶层
C.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D.出现了贫富分化
2024-03-18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形成了八大文化区,分别是黄河流域的甘青区、中原区和海岱区,长江流域的巴蜀区、两湖区和江浙区,此外还有燕山以北到辽河流域的燕辽区和位于陕、晋、冀北部及内蒙古中南部的雁北区。这反映了(     
A.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形态B.黄河流域的文明最为发达
C.中华早期文明多元发展D.新石器时代文化高度繁荣
2024-02-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据考古发掘,位于陕西西安的姜寨遗址有氏族公共墓地,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相差无几;位于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墓葬有大小墓之分,呈现出鲜明的等级分化。两处遗址的差别体现了不同时期(       
A.青铜文明的发展程度B.国家政治制度的状况
C.礼乐文化的区域分布D.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2024-01-2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考古成果丰硕,拉萨、日喀则、昌都等地均发现有新石器文化遗存。在这些区域性遗存之间,既有个性特征,又存在疏密不等的内在联系,且都与祖国内地的石器时代文化保持着深层次关联。这可以印证(       
A.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B.西藏考古挖掘成果丰硕
C.西藏自古与内地有联系D.考古成果决定历史真相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含义。宋人罗愿在《尔雅翼》中描述龙的形象为:“角似鹿,头似驼,脚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目似牛”。这种描述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中华民族形成的曲折性B.中国图腾崇拜中的多样性
C.中华文明形成的复杂性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2023-02-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距今一万年前后,稻和粟分别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相对独立地起源。迄今为止,在山东、河南、陕西和山西等地,考古发现龙山文化时期的稻作遗存有30多处。这表明龙山文化时期(     
A.多元一体格局的出现B.精耕细作技术的初显
C.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D.区域间存在物种交流
7 . 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陕西石峁遗址出土的六件玉器,与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湖北石家河文化的玉鹰、甘肃齐家文化的玉刀等相似。这些分布广泛的文化遗存
A.说明中原文化得到扩展B.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C.证明石器制作水平一致D.审美取向趋同“以玉为美”
2022-02-0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遍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这可用来说明
A.渔猎和采集活动的产生B.中国最早进入阶级社会
C.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