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图为新石器时代辽西小河沿文化和内蒙古中南部海生不浪文化的陶器比较图。 该图可以说明当时(     
A.公共权力诞生B.地域间文化交融
C.贫富分化加剧D.手工业技术发展
2 . 典故“嫦娥奔月”因偷吃了什么便飞上月宫(     
A.桂花酒B.仙桃C.不死之药D.桂花
2023-08-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3 . 我国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早期玉器生产的几个中心。红山文化代表着与自然崇拜、神权有关的玉礼器的生产;二里头文化代表着王权的仪仗类产品(如钺、璋、戈)的生产;良渚——崧泽文化代表神权(如琮)和君权兼顾的玉器生产。这表明(     
A.区域文化交流频繁B.中国进入封建社会C.黄河流域文明发达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黄河流域9个省(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0余万处,占全国的39.7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21处,世界文化遗产11处,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1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3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9处,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6处。


——据202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

材料二   人类有很多种不同的文化,它们都是“自我”生长起来的,一种活生生的文化,总是历史上种种行为形式的博物馆。每个文化集团都有自己唯一无二的历史,这种历史一部分取决于社会集团特殊的内部发展,一部分取决于它所受到的外部影响。

——摘自弗朗兹·博厄斯《种族、语言与文化》

从自然环境来看,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总是和它产生的地域相结合的。黄河流域的文化与其地质、地貌以及自然地理的特点密切相关。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像大地母亲般地孕育了黄河文化。

——摘自侯仁之《黄河文化》


结合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文明发展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5 . 大约距今5000年前后,中华文明走向早期国家形态的前夜,自北向南发现了红山、仰韶、大汶口、屈家岭、良渚等几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其文明因素各有千秋,特色鲜明。如图主要展现了(     
A.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B.华夏文明演进的不同路径
C.中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D.南北文化系统的孤立发展
2023-01-25更新 | 213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2023年高三第二届中小学生教师解题大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可概括为“距今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步、六千年加速、五千年进入、四千年过渡、三千年巩固、两千年转型”七个阶段。其中五千年进入指的是(     
A.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生活趋于稳定B.实现了对王畿地区之外区域的控制
C.阶级分化较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D.王位父死子继,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考古发现,良渚文化前期墓葬中的高级玉器大多集中在太湖以南的反山墓地,后期则集中在太湖以北的寺墩墓地,特别是后期的寺墩墓地3号墓出土了33件大型玉琮,同时期其他墓葬中则只有1~3件玉器。据此可以推知当时已有了
A.严格的等级秩序B.发达的手工制造C.尖锐的阶级对立D.明显的贫富分化
2022-05-27更新 | 629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李成历史研究室2021-2022学年高二7月学员学科素养竞赛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浙江历史大事记》由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专家学者历时数年编纂,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向社会公开出版发行。这部大事记上起浙江历史发端,下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约105万字。全书以时为序,全面记载了浙江自古以来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大事、要事。以下属于浙江历史文化的是
①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经鉴定,该原料是家蚕丝 
②乾隆时期曾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③唐宋时期,浙江龙泉窑名闻天下,孩儿枕就产于此窑 
④涌现出朱熹、王阳明、黄宗羲、章太炎等一批杰出人物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
2022-05-26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李成历史研究室2021-2022学年高二7月学员学科素养竞赛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斑纹陶文化聚落复原图


——摘编自【美】布赖恩·费根《世界史前史》

材料二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后,由于剩余产品的增多以及交换的经常化,部落首长和家族长便利用担任公职的便利条件,在对内分配产品和对外交换中,把一部分集体物品据为己有,从而出现了私有财产。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以后,生产劳动日益个体化,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从而进一步瓦解了氏族部落的公有制,使父系大家族公社日益走向解体,个体家庭逐步成为社会基本经济细胞。这种父系氏族、父系大家族的公有制,逐步过渡到个体家庭所有,使私有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到这时,私有制终于基本形成。

——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该文化遗址中呈现的经济和生活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当时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考古学发现说明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生产工具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晚期发展阶段的农耕工具主要包括:屈家岭文化中少量的穿孔石斧、穿孔石铲,良渚文化中的磨制精细的三角形犁形器、石锛、石锄等。这反映了
A.中国史前稻作文化晚期处于新石器时代
B.中国史前稻作遗址基本分布在黄河流域
C.屈家岭文化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农业活动
D.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
2022-05-24更新 | 461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李成历史研究室2021-2022学年高二7月学员学科素养竞赛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