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9 道试题
1 . 中华民族图腾崇拜

材料一   

材料二   闻一多先生以为,龙是以蛇为本体,又融合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是因为“当初(原始社会)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郭大顺接受光明日报采访

材料三   随着龙图腾分散到各地方,龙的影响也扩展到四面八方。因地域的限制,交通的不变,人们那时交往极少,各部族根据自己的需要对龙加以改造,这样,龙的观念就因地而异了,使得龙的形态在先秦时期呈现千姿百态的景象。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人们的观念隔阂逐渐融洽,龙的形态也开始趋向统一。历代封建帝王蓄意把自己的一切都和龙挂上钩,使龙成为其专用品,皇帝即位叫“飞龙”,皇帝穿的叫“龙袍”,坐的是“龙椅”,睡的是“龙床”,有了病叫“龙体欠安”,皇帝的子孙则叫“龙子、龙孙”。……随着封建制度的越来越僵化,那些帝王们也越来越害怕江山不稳,禁止龙在民间传播就是镇压百姓的手段之一。龙被帝王专用以后,人们观念中的龙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龙不再是保佑众生的神灵,而是极其可恶凶残的暴君。

从孙中山推翻帝制至新中国成立,人们的各种观念从旧的禁锢中彻底解放出来,人们不再相信龙是帝王之祖而神圣不可侵犯,这个被少数人利用驾驭在华夏民族头上几千年作为华夏民族的权威象征,终于重回到人民手中,人民不再对龙感到恐惧神秘而心有敬畏。人们舞龙,不再是对祖先神人祭祀,也不再是向帝王歌功颂德,龙的节日纯粹是大众化的娱乐活动而非宗教的和政治的。美国旧金山华人街赫然盘踞两条巨龙,那是民族的象征与骄傲。从这点意义上说,龙蕴藏着深邃的内涵:龙是团结、伟大的象征,是联系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结。

——摘编自禹建湘《龙的演变及其内涵》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龙图腾所体现出的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阅读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阐释“龙”的形象和内涵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2 . 在浙江浦江发现的距今11000—9000年的文化遗址,面积达2万平方米,发现有深70厘米的储藏窖穴、干栏式建筑柱洞、许多陶器、磨制石器等;陶器中夹杂大量驯化水稻颖壳;还出土碳化稻米、稻壳、小穗轴等,样品总量达5万余个。以上考古发现(     
①说明长期定居的聚落出现   ②反映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③证实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④体现社会的等级礼仪制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昨日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全新世(1万年前)的初期,村落生活逐步成为主要的生活方式。这种趋势在欧亚大陆出现于公元前8000年以后,在美洲大陆则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以后。村落生活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房屋建筑技术的提高B.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形成
C.原始农耕经济的确立D.土地私有制的初步发展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 河北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被誉为“华夏第一村”的兴隆洼遗址的发现,把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从而确立了中华民族8000年的文明史。兴隆洼遗址的人们(     
A.开始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B.搭建了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
C.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D.建造祭坛和神庙,制造各种精美玉器
昨日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下学期4月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距今约5300年的安徽凌家滩文化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安徽首推的重点遗址,也是文明起源和形成阶段代表性遗存。如图为该遗址的平面布局图,通过该遗址我们可能推测(     

A.聚落生活组织有序B.原始农业蓬勃发展
C.国家形态业已具备D.生活习俗差异明显
昨日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所示是某同学搜集的三星堆文明与玛雅文明的部分特征对比。该同学可能得出的结论是,三星堆文明与玛雅文明(     
三星堆文明玛雅文明
出土了青铜神树,这些神树被视为连接天地、沟通超自然力量的重要媒介有被称为木棉圣树的形象,它展现宇宙四方,并象征 天地等元素的结合
一些青铜器和玉器上也刻着与天文相关的图案 和符号奇琴伊察的天文观测台精确地定位夏至和冬至的日 出位置
A.宗教信仰发达B.存在交流对话
C.社会组织发达D.宇宙观较相似
昨日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意象符号与图案,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神兽”,观察中国考古发现分布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龙”的形象最早产生于中原地区B.“龙”的出现成为王权身份的象征
C.当时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D.“龙”的文化源远流长、多元并存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据考古发现,约四千年前辽宁西部地区出现了“丰下类型”的原始文化。遗址中不少房屋的外围有着院落式的围墙,屋内先后垫积的居住面可达六、七层或更多,可能已居住了几代人。遗址中的谷粒,大都是在不同房址中发现,且大部分房址都有自己的炉灶。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部落出现权贵阶层B.财产私有已经产生
C.农业注重精耕细作D.建筑技术不断进步
7日内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下学期“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据考古研究,西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很多窖穴和陶罐中存有一定的粟、黍以及成套的农业生产工具,如石斧、石刀、石铲、石锄等;而在河北、河南、甘肃、内蒙、辽宁等地也差不多有同时期类似甚至更多的碳化谷物和生产工具的发现。据此可推知,当时(     
A.粟稻是当时主要食物B.农业起源呈多源趋势
C.原始农业有较大发展D.人们以食物采集为主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考古学者在中国山东某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了上百座墓地。墓地大小不等,大墓中的随葬品一般有五六十件,其中一座大墓,除发现80多件精美的陶器外,还有制作精细的透雕或镶嵌玉石的骨器、象牙器和其他装饰品。而众多的小墓中一般只有一两件简陋的陶品。这反映了当时(       
A.渔猎采集的突出地位B.早期国家的雏形初现
C.氏族内部的贫富分化D.农业村落的社会分工
7日内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