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考古人员在内蒙兴隆洼遗址清理出距今8000多年前的170余座半地穴式房址,这些房址排布均匀,遗址外围以围壕环绕。考古人员在遗址内筛选出1500多粒碳化粟和黍的种子,还发现了许多石铲、石磨盘、石磨棒、陶器等器物。据此可知当时(       
A.原始人群采集狩猎迁徙不定B.聚落之间军事冲突频繁
C.居民已定居并从事农业生产D.阶级分化贫富差别明显
2 . 以下是入选“2022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的河北尚义四台遗址考古成果简介,这一遗址(  )
文化遗存发现的遗址、遗物
第一组遗存(距今10400﹣10000年)6座半地穴式房址,面积7﹣10平方米。石器主要定刮削器、石球,陶器纹饰与西辽河流域兴洼文化相近
第二组遗存(距今9200﹣9000年)4座半地穴式房址,面积8﹣12平方米。石器主要为研磨器,骨器主要是骨针、骨锥等
第三组遗存(距今7600﹣7400年)17座半地穴式房址,面积8﹣12平方米。发现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工具和碳化的粟与黍
第四组遗存(距今7300﹣7100年)10余座半地穴式房址,面积10﹣16平方米。以麻点纹为代表的筒形罐文化因素,与内蒙古裕民遗址文化一致
①为研究北方农业起源提供了资料②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特征的例证
③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现和贫富分化的加剧④展现了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早期该遗址先民走向定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7-27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选择题汇编——中国史 (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正是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横贯中华大地的河流,哺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下图“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示意图”中,中原和江浙两大文化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有(     

A.龙山、半坡B.红山、河姆渡C.仰韶、良渚D.陶寺、大汶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距今5300年前,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地的社会上层之间,有可能形成了一个交流互动圈,都有对龙的崇拜、以玉为贵的理念,以某几类珍贵物品彰显持有者尊贵身份的礼制。该材料表明(     
A.中华的各区域文明之间都有过直接联系
B.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C.文明互动丰富了社会各阶层的精神世界
D.中华文化逐渐显现出了相近的文化特征
2023-05-07更新 | 420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河姆渡遗址保留了大量栽培稻谷遗存,据推测堆积层稻谷的重量在120 吨以上,出土的一件陶釜内还残留着锅巴。遗址中有270多件大型动物肩胛骨制成的农具,还有大量木建筑构件以及一座长达23米的干栏式长屋。这表明(     
A.河姆渡是中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
B.河姆渡人已具备了一定的定居条件
C.精耕细作的稻作农业技术体系形成
D.长江流域的农耕水平高于黄河流域
6 . 陶寺遗址规模宏大,整体布局存在明显的统一规划,功能区划比较清晰,有宫殿区、墓葬区、仓储区、祭祀区等。墓葬规模和随葬品规格差距巨大,出土了陶鼓、石磬、陶埙等乐器;还发现了一座古观象台大型建筑基址。这反映了当时(     
①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②礼乐制度确立和初步发展
③人们对天文星象有一定认识       ④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7 .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2022-09-08更新 | 10510次组卷 | 95卷引用:北京市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某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大量的稻谷、稻叶、木屑、纺织工具(如骨针、纺轮、梭形器)及纺织品(如编织的苇席),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据此推断,该遗址应位于如图中

A.①B.②C.③D.④
2022-05-15更新 | 461次组卷 | 1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