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氏族部落以更快捷的交通,甚至通过战争来实现对边远地域铜、锡和铅矿等战略资源的控制。夏商周时期,王都的迁徙也多是围绕铜锡矿产地进行。这些行为的主要意义在于(       
A.保证青铜器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B.促进中原社会向早期国家的过渡
C.推动中原汉文化向周边地区转移D.构筑起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新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考古发现,位于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约公元前2000~前1500年),以鬲、甗、鼎为代表的三足器占据了陶器群的主导地位,个别器物还发挥着礼器的作用,与二里头遗址发掘的同类器物相似。该考古发现(     
A.印证了区域经济文化的均衡发展B.说明文化融合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C.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D.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河南新郑和密县两地的墓葬考古发现:大多数随葬石磨盘、石磨棒类工具的单人墓中,不见石铲、石镰、石斧类工具,反之亦然;在随葬这两类石器的一例合葬墓中,从陈放位置来看,两类工具也是“分属两个个体”。这说明当时( )
A.出现了劳动分工B.产生了贫富分化
C.确立了私有制度D.形成了阶级对立
2024-01-31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早期中华文明区域分布广泛,有学者根据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绘制了如图。这主要反映了(     

A.南方地区文明发展滞后B.中原文明影响周边区域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点D.早期文明呈现区域分工
2023-05-02更新 | 22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反映这一时期(     
A.处于仰韶文化时期B.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C.奴隶制度走向繁荣D.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63年,在山西朔县峙峪一个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里,发现了一些加工精细的小石镞(如图)。据考证,这些小石镞是已知的最早的弓箭实物。这表明古人类
A.阶级分化越来越明显B.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
C.已经具备了审美意识D.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阶段,良渚的先王们,率众来到太湖之滨,他们修城筑坝,琢玉祭天。玉器被少数有较高地位的人掌握在手中,逐渐成为王权、神权和军权的象征。良渚玉器的这一特征反映了
A.奴隶制国家的形成B.远古先民的审美需要
C.王权与神权的分离D.社会等级的初步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