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1 . 1921年,有学者在奉天(今辽宁)沙锅屯发掘了一处穴居遗址,认为“此一奉天穴居之留遗,与彼一河南遗址,不特时代上大致同期,且正属于同一的民族与文化的部类,即吾所谓仰韶文化者也”。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该遗址出土了(     
A.骨制凿刀B.燧石石器C.碳化稻粒D.彩陶残片
7日内更新 | 56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024高三下·河北·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图是位于陕西省神木市的石峁遗址,距今约4300—3800年,面积约400万平方米。该遗址发现有超大型的城市遗址、宏大建筑、复杂宗教祭祀遗存、精美玉器及其与周邻聚落形成的多层级关系。这表明该地区(       

A.进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B.建立了史前时期最大的城市
C.呈现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D.形成了较为发达的社会文明
2024-05-2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七)历史试题
3 . 甘肃庆阳的南佐遗址距今约5000年,是一处都邑性质的聚落。考古学者在遗址宫城的祭祀区发现了数百万粒炭化水稻,几乎不见粟和黍,而宫城其他区域出土的绝大多数都是粟、黍。南佐先民用当地少见的水稻献祭神祇祖先反映了他们(     
A.自南方地区迁居而来B.注重精耕细作的生产
C.对祭祀礼仪高度重视D.以水稻为主要的作物
2024-05-15更新 | 591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1 选择题汇编——中国古代史 -【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图展示的玉龙龙首向前,张口露齿,口内穿孔并呈环形齿状,鼻微凸,“臣”字形眼,圆睛微凸,宝瓶形双角后伏,身躯与龙尾弯卷,呈两重内外并列圆弧蟠状。据此判断,该玉龙(     

出土于汉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的商代玉龙
A.表明了时人尚武的风气B.反映了手工业技艺精湛
C.显示了民众厚葬的观念D.体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
2024-05-15更新 | 386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辽宁卷03)(16+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表为距今5000至4000年间华夏史前文化出现的几种不同模式。据如表可知(     
种类考古发现特点发展结果
红山文化古国墓葬中占主流地位的是与宗教祭祀相关的玉器。以神权为主的神权国家。自行萎缩或者被别的文化取代、融合或同化。
良渚文化古国墓葬中既有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的玉器,也有具有军权、王权象征的玉石器。神权、军权、王权相结合的以神权为主的神权国家。自行萎缩或者被别的文化取代、融合或同化。
仰韶文化古国墓葬未见与祭祀有关的遗迹,多为陶质器皿。军权、王权相结合的王权国家。承续发展,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主干。
A.神权国家是早期文明的必然选择B.华夏史前文化发展殊途同归
C.权力配置差异导致文明前途不同D.北方地区成为华夏文明中心
2024-05-13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5大核心考点+7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1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考古学家在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发现的女神庙、祭坛、积石冢,被合称为“庙、坛、冢”石砌建筑群。其中,积石冢被称为中国“金字塔”,大小高低不等,暗示着不同等级的身份。此外,牛河梁遗址还出土了具有礼器性质的玉猪龙。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显现出早期国家形态B.建立了森严的等级秩序
C.出现了早期文明曙光D.形成了神权统治的格局
2024-05-13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押第1题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图为甘肃省东乡县林家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刀,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器,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被誉为“中华第一刀”,现珍藏于国家博物馆。该文物(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的进步
B.印证了青铜冶炼技术由西向东传入
C.揭开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序幕
D.证明中国青铜文化已形成独特体系
2024-05-13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5大核心考点+7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1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考古发现,中原地区的黄山聚落遗址堆积丰富,包含仰韶、屈家岭、石家河等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遗址顶部台地仰韶早期至屈家岭文化堆积厚3—5米,基本由多层房址和墓葬叠压而成,遗迹丰富。这反映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     

A.统一性B.创新性C.包容性D.连续性
2024-05-13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5大核心考点+7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1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新石器后期的澧阳平原城头山遗址Ⅲ、IV期城墙的规模和用工量,需要劳动力约为47万人次。夯土城墙、城垣大型中心建筑是复杂工程,既需要较为成熟的行政机构来组织大批人员,也需要有剩余粮食以供这些人员消费。这表明当时中华文明(     
A.建立了森严等级秩序B.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
C.铸就了一体化的格局D.进入了早期国家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某地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城址,以及七百多座墓葬所组成的墓葬群(见下表)。此考古发现(     
规模比重随葬品墓主人
大型墓

1.3%
一、二百件,包括彩绘陶器、玉器、整猪骨架等,其
中一座墓有鼍鼓(鳄鱼皮制)、雕刻石磬等礼器
均为男性
中型墓11.4%几十件,包括彩绘陶器、猪下颈骨等多为男性
小型墓87.3%0~3件
A.是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B.印证了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
C.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的特征D.反映了礼乐制度的成熟和发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