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我国剩余产品最早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早期,在磁山遗址的窖穴灰坑里发现了粟的痕迹。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剩余产品的数量和种类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西安半坡遗址中有很多窖穴,用来储藏食物,出土了数斗腐朽皮壳,还有两个罐钵盛满了粟。这一时期剩余产品的出现(     
A.为早期国家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B.有利于私有制的形成
C.是铁制生产工具充分运用的产物D.源于生产关系的质变
2023·浙江台州·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无数先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文化,其中红山文化中的“坛庙冢”祭祀建筑组合被认为是后世都城“天坛、太庙、帝陵”组合的“祖型”,也是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眼中的“中华文明一象征。”据此可知,红山文化时期(     
A.提出“敬天保民”思想B.已经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C.宗法制度不断发展完善D.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
2023-11-16更新 | 26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1 中国古代史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3 . 河北省泥河湾盆地的东谷坨遗址距今约100万年,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东谷坨人选用优质燧石为原料制作石器,其类型较固定,技术较熟练,看来已达到了北京人中期(距今50万年)的水平。据此可推断(       
A.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B.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不同区域文明交流有所影响D.中原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依赖
2023-11-06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量的考古研究表明,我国有丰富的文化遗存,自古以来中华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华大地的许多地区,绝非“外来”,亦非局限于黄河流域,也说明中国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和民族起源是多地点的,多元的,做繁星点点,广布在远古的中华大地上。

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部分)

考古发现

基本介绍

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

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

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

共发掘墓葬620余座,发掘的墓葬时代从两晋一直延续到宋元明时期,反映了黔中地区古代文化进程

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

遗存面貌清晰地反映出高句丽、渤海国佛教物质文化在中原地区影响之下传入与发展的历史事实

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

州桥是运河遗产中的典型代表,还原了大运河及东京城繁荣宏大的历史场景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为温州作为龙泉瓷大规模外销的起点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重要实证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考古新发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对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2023-11-02更新 | 236次组卷 | 7卷引用:模块检测卷01 中国古代史测试卷(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遗址出土的采集工具较少,而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的采集工具较多,并且出现了谷物收获和加工工具。如下川遗址(今山西晋城境内)出土的3件用来加工谷物的研磨盘,峙峪遗址(今山西大同境内)出土的可以取谷物的小石刀,等等。这说明旧石器时代晚期(     
A.社会分工十分鲜明B.社会生产力有所提高
C.早期国家已经产生D.文明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2023·四川自贡·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距今七八千年前,在今河南境内,裴李岗文化几乎继承了贾湖文化全部的器类组合,具体器形则有一定的改造,贾湖文化无疑是裴李岗文化的直系源头。裴李岗文化的三足钵不见于贾湖文化,应该来源于磁山文化,篦点纹、篦划纹与北方的之字纹筒形罐文化系统有关。上述材料强调的是(     
A.天下共主局面的雏形B.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
C.中原为中心的文化圈D.中华文明的多元并存
2023-10-03更新 | 295次组卷 | 5卷引用:重难点01 先秦:中华文明的兴起与变革-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二里头文化青铜器群中有一组特殊器物,包括环首刀、铜凿等,这些器物在当地没有文化根源,而恰是中国西北系青铜器中的典型器物,其来源不言自明。二里头青铜器群中发现有含砷的青铜器,砷青铜技术始源于西方。这反映出中华早期文明(     
A.起源于二里头文化B.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C.区域发展很不平衡D.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
2023-09-06更新 | 47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3-24高三上·福建泉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陶寺遗址考古发现了1万余平方米的台基基础和直径0.5米柱洞的大型基址,还有主体殿堂柱网遗迹,确证了陶寺城宫殿建筑的存在。这反映了陶寺遗址(     
A.呈现出早期文明的特点B.体现较高的国家治理水平
C.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中心D.凸显建筑力学与美学结合
2023-08-29更新 | 147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1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023·河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据统计,中国大陆目前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城址共有150余处,分为八大区域,其中黄河中游17处,黄河下游24处,内蒙古中南部14处,内蒙古东南部至辽宁西部78处,青海高原4处,长江上游7处,长江中游9处,长江下游2处。这反映出(       
A.早期各文化之间交流频繁B.辽河流域文明程度高于中原
C.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D.当时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023-06-26更新 | 512次组卷 | 5卷引用:重难点01 先秦:中华文明的兴起与变革-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     
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2023-06-21更新 | 5977次组卷 | 37卷引用:重难点01 先秦:中华文明的兴起与变革-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