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于本世纪初启动。以下为该研究就“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 ” 取得的部分重要认识。

材料一   “万年奠基”

重要认识主要依据

“万年奠基 ”

华北驯化了粟和黍,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种植稻;先民们开始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各地出现了小型的定居村落。

材料二   “古国时代”

重要认识主要依据
“五千多年进入”以浙江良渚、湖北天门石家河、湖南鸡叫城等遗址为代表,多有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址的兴建;玉器、漆器、精致陶酒器等都出自各地的顶级墓葬。
“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山西陶寺和陕西石峁两座巨型都邑相继出现;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

材料三   进入“王朝时代”

重要认识主要依据

“四千年王朝建立”

距今3800年以后,进入王朝时代,以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为代表;夏王朝建立,制代替制。

“三千年王权巩固”

西周初年,周王通过“亲戚”,实现了王朝对王畿之外广大区域的稳固统治。
“两千两百多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秦始皇统一中国,“海内为,法令由一统 ”。

材料四   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志的新方案

传统方案

新方案

> 金属工具的出现
> 文字的发明
> 城市的形成
>生产发展,人口增加, 出现城市
>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
>权力不断强化, 出现王权和国家

(1)“万年奠基”的核心依据是(     )(单选)
A.南稻北粟格局B.原始农业产生C.石器工具进步D.定居村落出现

(2)依据材料,这一时期文明发展趋势是(     )(单选)
A.此消彼长B.部落联盟C.多元一体D.碰撞交融

(3)以下对于“古国时代 ”的认识,理解合理的有(     )(双选)
A.“ 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址的兴建 ”,体现较强的人力、物力调动能力
B.“顶级墓葬”多,说明社会物质财富快速增长
C.“巨型都邑”出现,可能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 以中原为中心”,印证古代中国整体步入文明时代

(4)材料三将以下相应选项匹配到上表的空格处。
A郡县               B禅让               C奴隶               D封建               E世袭
(5)相较于传统方案,新方案有何显著变化?
(6)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简要谈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意义。
2024-03-15更新 | 41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3-2024 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全新世(1万年前)的初期,村落生活逐步成为主要的生活方式。这种趋势在欧亚大陆出现于公元前8000年以后,在美洲大陆则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以后。村落生活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房屋建筑技术的提高B.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形成
C.原始农耕经济的确立D.土地私有制的初步发展
3 . 据考古研究,西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很多窖穴和陶罐中存有一定的粟、黍以及成套的农业生产工具,如石斧、石刀、石铲、石锄等;而在河北、河南、甘肃、内蒙、辽宁等地也差不多有同时期类似甚至更多的碳化谷物和生产工具的发现。据此可推知,当时(     
A.粟稻是当时主要食物B.农业起源呈多源趋势
C.原始农业有较大发展D.人们以食物采集为主
2024-04-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考古显示,距今4000年左右,中原龙山文化大规模影响江汉两湖地区,与古史中记载的“禹征三苗”“禹划九州”等事件在时间上大体对应。这表明当时(       
A.中华文明统一趋势初现B.中原文化占据明显优势
C.不同部落之间战争频繁D.大禹得到各地人民拥护
2024-04-0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陶文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虽然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的具体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除早期的半坡遗址外,大约自公元前4800—前4300年,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都有陶文。这一现象反映出(     
A.早期文字已经成熟并扩展B.中华文明一体化趋势
C.中华文明多元化一体特征D.区域间的交流较频繁
2024-03-2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距今6000年至5300年前后,中国各地区进入跨越式发展的转折期。大汶口文化出现随葬品超过百件的大型墓葬,安徽凌家滩遗址出现祭坛和随葬大量玉器的大型墓葬,辽宁牛河梁遗址群出现专门举行宗教仪式活动的“圣地”。这些现象说明(     
A.相对稳定的政治实体逐步出现B.中华文明呈多元一体的趋势
C.早期国家的政治实践已经完成D.中华各地区的文明齐头并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南稻北粟”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传统布局。但是,根据考古和文献资料显示,历史上稻、粟作物的种植并非“泾渭分明”,而是有一个双方重叠的混作区。这个区域自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出现,晚期基本形成。该研究表明,新石器时期我国(     
A.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水稻B.粮食品种呈现南北交流的趋势
C.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体系形成D.产品交换推动贫富分化的出现
7日内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8 . 三星堆青铜器在合金成分、铸造方法和装饰工艺上,均表现出与中原地区商文化青铜器基本一致的趋势,但器物种类、器形、纹饰等又与中原地区同时期青铜器风格迥异。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A.源远流长B.多元一体C.领域广泛D.影响深远
2024-01-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在原始社会,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一些特殊人员,他们专门从事制作工具、狩猎武器或陶器等。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     
A.社群多样性发展趋势减弱B.农业生产受到劳力限制
C.生产技能呈现专业化趋势D.专门管理工作已然出现
23-24高三上·福建·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01年,山西襄汾陶寺发掘出了南墙、东墙,这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史前城址之一。城内外发现了大型“王墓”、礼乐重器及高等级的夯土建筑。陶寺遗址的发现说明(     
A.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长江流域向阶级社会发展
C.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D.复杂化社会组织可能存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