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和西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的耕作方式,被称为“藕耕”,《诗》记载“十千维藕”“千藕其耘”。下列项中对“藕耕”解读正确的是(     
①农夫集体耕作   ②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③精耕细作   ④依托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8-28更新 | 804次组卷 | 8卷引用:阶段性检测卷13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一)-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 . 春秋前期,体现礼乐文明的歌诗活动,成为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以《诗》为媒介展开外交,是诸侯国之间的重要政治活动,《左传》关于诸侯国间的赋诗外交有“歌诗必类”(“类”即相近、相通)的记载。材料意在说明春秋前期
A.分封制和礼乐制互为表里B.诸侯国邦交寻求礼乐认同
C.《诗经》成为官方教科书D.礼崩乐坏的局面已经出现
2022-01-24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左传》

材料二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民得买卖”。平毁井田中间纵横的阡陌封疆,进一步破坏井田制。按土地多少征税,以法令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并可买卖。

——摘自聂玉海《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它体现了怎样的土地制度?
(2)材料二体现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具有怎么样的影响?
4 . 缪风林在《中国通史要略》中写道:“宗周之诗,日雅曰颂,东周则有王风,而无雅颂。”据此分析,这是因为
A.宗法制度崩溃B.分封制度瓦解
C.雅颂部分缺失D.周王室的衰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时,必用雅言。这表明
A.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各诸侯国都尊崇周文化
6 .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礼记·大学)有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这说明春秋时期
A.家国同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
B.君父同伦掩盖了阶级等级差异
C.家国同构的观念业已深入人心
D.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紧密结合
7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这首古代著名诗歌反映了
A.西周农夫的劳动生活
B.东汉地主的庄园生活
C.唐代诗人的“诗中有画”
D.宋代文人的抒情写意
2018-02-06更新 | 13次组卷 | 3卷引用: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练测历史试卷
8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该诗反映了奴隶社会何种社会制度 (       
A.分封制和井田制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和宗法制D.宗法制与井田制
9 . 明代冯梦龙有诗感叹说“春秋篡弑叹纷然,宋鲁杀君只隔年。列国若能辞贿赂,乱臣贼子岂安眠!”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B.“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王室衰微,群雄逐鹿”
D.“公田不治”,“私田”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