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和西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明堂

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亚”形布局。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亚”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亚”形。

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2021-09-06更新 | 4971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北京历史高考真题
20-21高二下·浙江·期中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日益瓦解的原因。结合所学概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并指出秦朝“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的制度设计。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元朝为弥补“地方权重之弊”所采取的措施。从民族、国家的角度分析行省制的积极意义。
2021-05-14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新东方】【2021.5.19】【SX】【高二下】【高中历史】【SX00095】
3 . 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

材料二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

——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材料三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

材料四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传统的家国观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中知识阶层又产生了怎样新的国家观念。
(2)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结合所学,孙中山是如何阐述民族主义的。
(3)据材料四分析抗战中新型国家观念得到认同的原因,并理解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
4 .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宗法制的发展变化,并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宗法制度“全面复兴”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以来,随着新式学堂的开办,民众“采西学”的诉求日益强烈,对新式出版物的需求颇为迫切。1897年,夏瑞芳等出版家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新文化运动期间,商务印书馆业务受到《新青年》等杂志的冲击,销售额下降,到1919年,积压杂志竟有11万册。为应对困难,商务印书馆开始广泛与大学和学界人士接触,开始发行由高等教育机构或学术团体所编辑的杂志,扩展并补足了业务范围。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进犯淞沪。商务印书馆被炸焚毁,损失巨大。书馆员工坚持斗争,不久后复工。抗战期间,商务印书馆先后迁往香港、重庆,广泛接受各界捐赠古籍,出版了《四部丛刊续编》《资本论》译本等大量珍贵书籍。

——改编自正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务印书馆创办的背景,并概括近代商务印书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的贡献。
(2)文化传承与传播需要依靠各种载体。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一种载体并加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6 .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学习聚焦:重点比较内外服与分封制,了解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发展脉络,掌握这一时期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具体内容
脉络形成:夏朝________制→商朝________制度;发展:西周________________二者互为表里
瓦解:春秋贵族等级________制开始瓦解→战国;封建________制度开始产生[如郡县制、官僚制等]
主要政治制度中央:君主制[君主世袭权力不绝对受原始民主传统制约]
如君主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
宗法制
目的解决分封制的________问题
标准依据父亲血缘划分大小宗
[核心是________制度]
[大宗小宗是________的]
用途大小宗获得不同政治权利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作用缓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本质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
地方:分封制[内外服→分封制体现中央集权趋势但未达高度集权程度]
分封背景武王伐纣商亡周兴;金石并用、刀耕火种
分封主体国家最高统治者周天子直接控制________________附近的王畿地区
分封对象周天子有________关系的________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
分封国家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卿大夫→士]如晋国燕国鲁国齐国宋国
权利义务诸侯享有统治权如________;人口;服从政令承担义务如勤王朝觐和贡赋
分封结果巩固统治疆域扩大经济发展民族文化融合;后逐步________
特点权利相对分散尚未________;政治权力分配与________关系相结合[家国一体血缘浓厚];神权浓厚人文兴起

2022-10-2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2-23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7 . 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____
(2)概念:又称________________,为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
(3)分封目的:____________(“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4)特点: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②邦国有同姓、异姓之分③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
(5)影响:
积极:①前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基础。
消极: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很大的________________,造成了周朝后期的________________局面。
2022-08-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

史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史料二   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

——《礼记·丧服小记》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1)根据史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政治作用。
(2)根据史料二,概述西周祭祀制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
21-22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协.调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的,而不是一元的

——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除京畿附近由中央内史直接控制外,其余地方在初并天下时分为36郡。汉初约有60郡,其中诸侯王国共占有40余郡,包括原秦王朝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诸侯王国“外有君臣之名,内有敌国之实”,汉天子所领仅15郡。

汉武帝以后,郡不断扩大,至西汉末年大郡领县30~50个,而诸侯王国,大国最多领10余县,小国仅3~4县,政治上的特权也被取消,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而已。郡与国属同一级行政区,往往郡国并称,实际郡大于国。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如何?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2021-11-02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复习点02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10 .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都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地方官吏于岁末年终将一年的政绩汇报给国君或上级官员),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都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始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点也是不错的。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据材料三分析汉初的分封与周代的不同。
(3)综合材料二、三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变革实践的效果,谈谈给你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