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二千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诸子百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
(3)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地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591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刚健”“有为”,《象辞》所说的“自强不息”,其实正是孔子生命主题的写照。他主张“时变”,应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与时偕行”。《孔子家语五帝德》载:“治民以顺天地之纪…‘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春夏秋冬育护天下”之类都提及应对自然的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迭人”作为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最低共识,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庶几人类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

——程嘉宏《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苏格拉底的信息永远被人们用来尽可能地派各种各样的用场。尽管那些审判者想强迫他无言,这个在雅典响起已有2300年的声音从未沉寂过。

——克西季《苏格拉底的新申辩》

材料三:

有人说:孔子是东方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西方的孔子,作为代表性的先哲,都是一种文化符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对当代社会仍具指导意义的思想。
(2)材料二提到“苏格拉底的信息”被人们“派各种各样的用场”,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作为代表性的先哲,都是一种文化符号”这句话的看法。
4 . 【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不同的“祭孔”活动展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材料一“星期休息,又云是孔子生日也。昨汪总长令部员往国子监,且须跪拜。众已哗然,晨七时往视之,则至者仅三四十人,或跪或立,或旁立而笑。钱念劬又从旁大声而骂,顷刻间便草率了事,真一笑话………昨国子监送来牛肉一方。”

——《鲁迅日记》(1913年9月28日)


材料二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讲话。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正式出席该项大会。他强调……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新华网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前我国组织“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