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中华民族奋发有为,自强不息。

材料一

孔子强调“学而不厌”,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孔子强调自立自强,“君
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在立已的同时,注重立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奔走于各国,传播自己的学说和主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使到了晚年,孔子仍然勤做不息,整理六经,办私塾,广授门徒。

——摘编自郭继文《自强不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研究》

材料二

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部分)精神内涵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特区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据新华社2020929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正式发布》等制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哪些优良品质?结合所学,简要概括孔子的主要贡献。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一种精神,结合时代背景和具体实践,谈谈你对这一精神的认识。
2024-04-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创私学、兴教育最有成绩的是孔子,相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下列思想中,与这一成绩的取得关系最密切的是(     
A.“道法自然”B.“相生相胜”C.“格物致知”D.“有教无类”
2023-09-09更新 | 534次组卷 | 16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求同存异”思想历史悠久,应用广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礼记乐记》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已经被历史与现实无数次地证明,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求同存异作为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在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的“法宝”。

——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他正是用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来解决台湾、香港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他同样是用这种新办法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邓小平按照求同存异这种新办法的基本要求所提出两种具体模式:“一国两制”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在当今这个充满矛盾斗争和“很多疙瘩”的世界,选择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好办法、新办法,极具中国特色。

——李元光:《论“一国两制”的哲学内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并指出孔子在伦理道德和政治重建领域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国共两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体现“求同存异”的?我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请列举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的举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下列项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     
A.无为而治B.“相生相胜”C.反对苛政D.“兼爱”“非攻”
2023-07-10更新 | 3134次组卷 | 36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
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
2023-06-10更新 | 9476次组卷 | 6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孔子在表达自己的志向的时候,说道“愿给老年的以安乐,对朋友以信实,给幼少的以爱抚”。这一志向主要反映了孔子的(     
A.仁者爱人思想B.克己复礼思想C.中庸之道思想D.长幼有序思想
8 . 关于《老子》成书年代,历来有争议。钱穆从时代背景、思想线索、文体修辞等方面对《老子》作了全方位考察,认为《老子》一书成于《庄子》之后。胡适则对使用"思想线索"论证法考证《老子》晚出提出了严厉批评。1993年,湖北郭店楚墓中出土了竹书《老子》三种,考古界定为"不晚于战国早期",这就推翻了钱穆等人《老子》成书于战国晚期的说法。这说明
A.判断《老子》成书年代,实物比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B."思想线索"法在史学研究上没有价值,不足为据
C.怀疑态度值得提倡,但在证据不足时应暂缓判断D.研究者立场与方法不同,应容许不同观点存在
2021-06-01更新 | 260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5月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春秋时有人询问子贡,孔子的门生为什么那么庞杂。子贡曰:“君子身心端正,来求学的人都不拒绝,想离去的也不阻止。就像良医的门前多病人,矫形器的旁边多弯曲的木头一样,所以夫子的弟子才这么杂。”这反映出孔子
A.倡导经世致用学风B.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C.创新教育管理制度D.践行平等教育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其办学思想是
A.学在官府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循序渐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