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老子追求返璞归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上述思想(     
A.是社会转型的反映B.均得到不同诸侯国重视
C.具有明显人文精神D.发展成为传统主流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抱朴子·诘鲍篇》:“囊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泛然不系(空泛而无束缚),恢尔自得,不竞不营,无紫(牵绊)无辱。”与材料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的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大武》以诗歌乐舞来表现武王克商的丰功伟业,作为周代的礼制,往往用于祭祀、庆典等活动。孔子对《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予高度赞扬,但对其歌颂战争功绩的内容却有所不满,称其“尽美矣,未尽善也”。这主要表明,孔子(     
A.肯定商周鼎革的进步意义B.推行仁为核心的政治实践
C.要求恢复周制的政治理想D.重视发挥礼乐的教化功能
2023-02-03更新 | 718次组卷 | 6卷引用:贵州省2023届高三3+3+3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认为礼是自我完善的外在规范。荀子提倡“隆礼”,同时强调礼的作用是“别”,是“明分使群”,使社会成为有组织的群体;为了达到此目的,他主张以法入礼,严格上下伦理等级秩序。儒家这一思想的发展(     
A.符合社会转型的需要B.助推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D.为礼乐制度的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2-10-15更新 | 1181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