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圣人意味着什么?人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对此问题某派思想家认为:“复归于无极”“复归于婴儿”“复归于璞玉”;人要想达到这种状态,必须“学不学”。下列诸子思想中,与材料一致的是(       
A.克己复礼B.清净、无为
C.民贵君轻D.兼爱、非攻
2024-01-19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含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于儒家学说对于“器以藏礼”“器以载道”的物质文化观念,墨家在造物艺术方面则体现了功利与实用的价值特征,进而表现出与儒家礼制观念针锋相对的价值倾向。这种不同从根本上反映了双方(     
A.有着不同的思想渊源B.兴起时代的不同风尚
C.不同阶层利益的冲突D.价值判断的不同倾向
3 . 儒家和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治国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奴隶社会开始瓦解,他希望维护奴隶制统治,期望统治者能够“为政以德”。由于当时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原来的“公田”逐渐转化为“私田”。诸侯的争霸战争日益频繁,奴隶主贵族势力也大大地削弱。“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被打破,鲁国在文化上仍旧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享有“周礼尽在鲁”的名声。孔子把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的文化思想,改造成为以“仁”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儒学,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

——根据百度改编

材料二   纵观中国秦代以来的历史,政府运转一直是两大中枢点,一是中央权力,二是君主权力,简言之,即地方权力归于中央,中央权力归于君主,这一政治结构的设计师是战国时代的韩非,韩非认为国家权力的运行与管理的实现,应当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改编自齐涛《集权与专制下的政府职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儒家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的“政治结构”并简述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指出商鞅在治国方面的其它主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老子认为,人应效法道(自然)而生活,如果人人都能“谦下不争”,社会才能稳定。该主张(     
A.不利于社会发展进步B.意在培养大的道德素养
C.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D.体现了广大民众的愿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先秦时期有包含士冠礼、士昏礼、乡射礼、公食大夫礼、特牲馈食礼等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礼仪,在内容与形式中贯通了尊卑、上下、长幼等伦理和政治、文化、教育宗教等观念,从而起到了维护秩序和制度的作用。该学者意在表明当时(     
A.神权政治色彩浓厚B.儒家学说地位上升
C.国家一体局面形成D.礼制与政治相结合
2022-08-05更新 | 1257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孔子把统治者(“圣王”)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能教化民众,看作为政的首要条件,认为只有圣人才可以成为真正的王。这说明孔子
A.维护等级秩序B.主张为政以德C.巩固贵族统治D.强调智慧知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