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儒家学说产生于独特的时代环境,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深刻影响。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孔子题材的两枚邮票





材料三   孔子而后,儒分为八。以后有更多的发展和变迁。由于对孔子思想的某因素的偏重,便可形成一些新的观念体系或派生结构……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说一说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介绍孔子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从战国至汉代的学者如何基于时代需要“重新解说”儒家思想。
2 . 如表是关于孔子“仁”的学说,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作者观点
林乃燊孔丘的“仁学”,只是华夏族奴隶主范畴的东西。孝悌为仁之本,就一语道破,它是为适应挽救奴隶主阶级摇摇欲坠的宗法金字塔的需要而出笼的。
何法周孔子主张“仁”的学说是“地主阶级的思想体系”,是继承特别是发展了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曲折地反映了农民阶级在封建的经济政治关系中“人”的新地位。 “仁者爱人”这一命题的提出,乃是当时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
斯维至“仁”是奴隶主的思想,但不相信它是反动思想,而认为它“具有贵族民主政治的涵义”。
王文治“仁”实质上只是想在不根本变动旧的所有制、不根本变动旧的阶级关系的条件下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一些调整,客观上却恰恰与旧制度的要求相背离,有利于新事物的成长。
A.都认为孔子“仁”的思想是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由于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能够代表多个阶级的利益
C.对孔子思想“仁”理解不同与时代及学者立场有关
D.因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所以无法取得一致的看法
2024-03-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卷

3 .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突出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自《论语》

孔子说:“如果是面对着仁善,那么就是对教师也不要作谦让。”“善人治国一百年,可以削除残暴和杀戮了。”“只要一心追求仁善,就不会有邪恶

——引自《何新论坛》

材料二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德性即知识

——苏格拉底

材料三“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全集》

材料四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截至2017年,全球已建立443所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共计800多所,分布在90多个国家(地区)。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主要提供到国外教授中文的教师和招募志愿者。

请回答:

(1)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比他稍晚些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材料一、二表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孔子死后,“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3)结合材料一、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