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论语·述而》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等先天善端。《荀子·天论》道:“生于今而志乎古,则是其在我者也。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这说明先秦儒者(       
A.认为人有与生俱来的善性B.具有悲天悯人的人格境界
C.强调群体道德价值的认同D.重视主体道德力量的发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下列主张选项与该思想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天人感应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隆礼重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他不打算损害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过,在他坚持统治者有统治权力的同时,他还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材料中的“他”最有可能是(  )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某学者认为,“仁爱”是孔子公共性思想的核心,“仁”既是个体内心存有,同时也是个体在公共交往,政治活动中所需要贯彻到底的原则。孔子希望怀有“仁”德的圣贤、君子,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品德,努力实现社会大同团结和个体自适其性的公共生活理想。可见,孔子的公共性思想(     
A.意在强化儒学的主流地位B.着眼于社会关系的和谐
C.实现了功名与道德的结合D.提倡无差别无等级的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2022-10-25更新 | 223次组卷 | 73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认为礼是自我完善的外在规范。荀子提倡“隆礼”,同时强调礼的作用是“别”,是“明分使群”,使社会成为有组织的群体;为了达到此目的,他主张以法入礼,严格上下伦理等级秩序。儒家这一思想的发展(     
A.符合社会转型的需要B.助推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D.为礼乐制度的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2-10-15更新 | 1185次组卷 | 17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湖北专用)
9 . 《礼记》中有“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墨子》中有”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从中看出三者均主张(     
A.关注社会,倡导和谐B.具有民本思想
C.关注社会,倡导统一D.推行仁政理念
2022-09-27更新 | 231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编年体史书《春秋》以一年中的平衡点——“春分秋分”时节取名,将历史上的人和事放在平衡点上论得失,不受私人情感影响偏颇一方。由此可知,《春秋》(     
A.关注自然节律变化B.彰显作者主观色彩
C.秉持客观中正理念D.开创史书纪传体例
2022-09-21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高一初高衔接素养测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