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2023·安徽合肥·模拟预测
1 . 教育是国之大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弟子问“仁”,孔子对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爱人。”“恭,宽,信,敏,惠。”

——摘编自《论语》

“美德就是知识”“要认识你自己”“美德由教育而来”以及“精神助产术”,构成了苏格拉底关于美德的本质、依据及来源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是西方教育理论中人性自然→和谐发展→个性解放→人权天赋教育思想发展轨迹的源头之一,也是西方教学思想中崇尚辩论→鼓励创新→逻辑推理→科学论证的思想源头之一。

——摘编自王雷《“美德就是知识”——苏格拉底的教育命题》

材料二   1872年,德意志帝国通过了对学校的监督法,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在中学,提高和普及自然科学课程,使教育顺应现代化的要求。1885年,全德有中学1029所,学生达234775人。1900年,通过地方行政法规,让青年工人、学徒、手工业者到中等技校学习。1914年,技校达2564所,学生455937人。政府和企业对大学提供大量财政援助,涌现了像高斯那样著名的科学家。哲学系地位也有上升,如柏林大学强调基本理论和概念的传授,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孜孜不倦、知难而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摘编自周小粒、姜德昌《近代德国的教育改革和现代化》

材料三   “十四五”时期,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落实教育公益性原则,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积极扩大普惠性资源,推动补齐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等教育短板。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鼓励多样化发展,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着力解决好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问题,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摘编自“十四五”规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苏格拉底关于人性品德培养方面的核心主张及对后世各自民族性格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国重视发展教育的措施。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中国政府落实教育发展目的有什么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发展的认识。
2023-10-1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