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中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材料三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时代性。……吸收外国文化,进行文化交流,就是保持文化的时代性。自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一种提倡“全盘西化”的观点。……今天的中国,对西方的了解远远超过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今天中国对西方了解”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认识。
2020-03-0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孔子是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极为深远的人物。孔子到底长什么样?不同历史时期对孔子形象有着不同的描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图示1

在汉代画像石和壁画上出现最多的是“孔子见老子”。孔子形象的共同点都是侧身像,看不清五官,高大魁梧的身体微前倾,做躬身状。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一位郑国人描述孔子外貌的侧面描述:除了身高突出外,孔子还上身长下身短、肩膀有些往前探、胳膊稍长、额头饱满突出。
图示2

唐朝吴道子篆刻的《先师孔子行教图》是目前流传最广的孔子画像。观察孔子的五官,脸型棱角分明,大额头、大鼻子、长胡子,以及一点点龅牙。孔子身材高大魁梧,和汉朝的区别在于,唐朝的孔子变“胖了”。
图示3

南宋画家马远的《孔子像》,拱手而立,沉静肃穆,若有所思。看到这个或许有人想说:“孔子减肥成功了!”确实,宋朝很多画师创作的孔子像,不再是身材魁梧,都是这样很瘦弱的样子。同时,这一时期孔子的额头也进一步的变大,以示充满着智慧。
图示4

我们现在对外宣传的孔子像,不胖不瘦,不高不矮,面部轮廓圆润,不再棱角分明,孔子成了一个很中庸、仁爱的人,几个标志性的特征都还保留了,如大额头和长须。

(1)请对图1、图2、图3孔子的形象特点做出合理历史解释。
(2)依据以上材料,能确认一个真实的孔子相貌吗?请结合图示4,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孔子相貌的问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孔子是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极为深远的人物。孔子到底长什么样?不同历史时期对孔子形象有着不同的描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请对图1、图2、图3孔子的形象特点做出合理历史解释。
(2)依据以上材料,能确认一个真实的孔子相貌吗?请结合图示4,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孔子相貌的问题。
2020-07-02更新 | 32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打靶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李贽

材料二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康有为他(孔子)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与李贽对孔子的不同态度。
(2)据材料二,康有为与伏尔泰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其根本目的各是什么?
(3)有人说“对孔夫子的误读,有的是不懂;有的是故意。”请结合孔子生活时代及其思想,谈谈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2020-06-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5 .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它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孔子为了寻访到一位愿意实践他的政治原则并委他以与其才干相符的职位的统治者,曾带着弟子们周游中国。寻访落空后,他回到家乡,继续开办私学,直到去世。孔子作为一名他所爱好的注重实践的政治家,完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名附带而为的老师,他取得了永垂史册,只是姗姗来迟的成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从孔子所生活的时代及主要思想主张的角度,谈谈你对“孔子作为一名他所爱好的注重实践的政治家,完全失败了”这一评论的理解。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材料二中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材料三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020-05-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从“鲁国人——中国人——东亚人”的历史内涵是什么?
(2)如何理解“苏格拉底是希腊人也是欧洲人,最后成为世界人”?
(3)谈谈你对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认识。
2020-04-2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下学期教育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材料一   有一个惊人的现象,开天辟地的人类智能大师们,都诞生在2500年前:孔子、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

——余秋雨《中华文明一定是21世纪文明图谱中的主角》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孔子、亚里士多德在各自国家学术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的认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亚里士多德在个人经历等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2019-04-2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2019-10-1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二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

材料三   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学者,他试图找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秩序。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通才教育是一种符合于自由人的价值的、使受教育者获得德行与智慧的、能唤起和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与最高才能的教育”

——弗吉里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并分析该教育思想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孔子、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差异所形成的教育传统对东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3)依据材料四反映的教育思想,指出所反映的时代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教育思想出现的时代背景。
2019-10-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收平民的子弟当学生,看待如同贵族与士的子弟一样。他对每一个学生,给予单独的教导;答复学生的问题,因人而异。随着学校的演进,孔子自己也在成长,他从来不曾停止学习。孔子随时向有学问的人请教,也向平辈的朋友与路上的行人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避免他们所犯的错误。……他不仅以言语教,也以身教,以他的日常举止作为学生们的榜样。

——摘编自黎东方《孔子传略》

材料二   人才是一个国家取得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人才的成长有赖于教育。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强国,都很重视教育。德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二战后,日本之所以能够崛起,教育的迅速发展是一个重要因素。苏联建立以后,迅速建立了相应的教育制度。美国在国家发展中一贯重视教育。

——摘编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理解。
2019-04-1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