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孔子主张正名,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求整个社会严格遵守等级尊卑的伦理纲常制度。然而,他又高扬“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反对以出身贵贱作为判别人才的标准。这表明孔子(     
A.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B.重视教育对社会秩序的作用
C.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D.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2 . 先秦时期,墨子主张“尚贤”,而孔子认为亲亲的重要性在尚贤之前;墨子强调“尚同”,孔子则认为政治、社会有阶级之分;墨子主张“兼爱”,孔子则认为爱有差等。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两者(     
A.道德观念的差异B.所处政治环境不同
C.政治立场的分歧D.政治思想完全对立
2022-09-08更新 | 1062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子由凡入圣的历程

孔子是儒学的创立者,但他生前并未受到统治者重视。战国时期儒学成为显学,孔子的地位在统治者的利用和儒学学派的推崇下日益提高。但这时他还主要是作为一个学者受到重视。秦始皇焚书和汉初黄老思想的盛行曾使儒学一度受到排挤,但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孔子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其形象逐渐被神化,不断被各代统治者加封。西汉时孔子被称为“褒成宣尼公”,两晋时被称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先王”,隋文帝尊孔子为“先师尼父”,唐太宗改称孔子为“先圣”,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两宋时孔子地位进一步提高,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进一步加强专制集权,更加重视利用儒家的思想控制功能,明世宗封孔子为“至圣先师”,并明令全国各府县学都祭祀孔子。清朝统治者对孔子的崇奉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朝代,这时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清朝的几个皇帝还亲自到曲阜向孔子致祭。至此,孔子已不再是普通的人,而成为关系国泰民安的圣人。

-----岳麓版历史教材《文化发展历程》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孔子成圣”这一历史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