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有学者研究简牍发现,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别要求“别书相报……”,汉代同类文书则不再额外强调。这说明(     
A.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B.汉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
C.汉代交通利于文书传递D.秦汉治国思想发生转变
2023-06-21更新 | 3515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评历史试题
2 . 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文献记述出处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贾谊《过秦论》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后汉书·班固传》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
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2022-07-14更新 | 7194次组卷 | 68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关于上行文体(下级向上级所呈递公文的一种文体),先秦时期,一般臣庶向君主言事,多称“上书”,而秦朝则把臣下上书改称为“奏”。从字形、字义上,“奏”蕴含以手恭敬、惧畏地进献的意思。这种文体称谓的转变(       
A.说明封建等级制度正式确立B.体现了皇权的政治文化诉求
C.反映了秦朝实现统一的愿望D.表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2023-08-21更新 | 1515次组卷 | 29卷引用: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记载,秦朝初步确定了乡官制度,有秩、啬夫、游徼等行政吏员与三老以及治安亭吏(介于乡与里之间),共同构成权力中介,职能涵盖百姓的人身、赋役、治安和精神各个领域。这表明秦朝(     
A.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B.权力制衡机制已经形成
C.君主专制统治得以强化D.地方治理体系有所完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某学者在叙述秦始皇“焚书”事件时列举了下表史料。该学者列举史料旨在说明(     
史料出处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史记·秦始皇本纪》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A.焚书事件并未造成严重后果B.秦始皇并未下令焚烧书籍
C.秦末战争可能加剧文献损毁D.焚书事件造成了文化断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中记载:秦国国君及其家室称为“公室”“王室”,秦始皇下令将“公室”“王室”的称号改为“县官”。秦始皇此举旨在(       
A.继承先秦时期的天下观B.彰显国家一统的丰功伟绩
C.恢复对王畿地区的统治D.加强对地方基层官员管理
2022-04-27更新 | 1012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8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评述战国时代列国各有差异的状况:“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国通过战争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虽然从秦代到汉初,仍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的若干鲜明的差异。但是,秦的统一已经为大一统的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隋朝的共同之处。
2022-09-07更新 | 898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秦时丞相与御史大夫本来是丞相府的正副长官,“事同一体”,不可相监。但为了使御史大夫能有效监督丞相,规定丞相位缺,御史大夫可升迁其位。这一规定
A.为监察的权威性提供保障B.说明御史府尚未独立
C.利于御史官行使监察权力D.完成监察官员专职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始皇在征服岭南的过程中,曾把“贾人”“尝有市籍者”“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七类人,迁移至落后的岭南地区。到汉初,岭南出现了番禺、合浦等商业性都会。由此可见,秦始皇的举措(       
A.禁锢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C.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
2023-02-02更新 | 719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秦朝御史大夫职权相当广泛,虽然地位低于丞相,但丞相有权处理的事务,御史大夫均可以过问;而御史大夫的许多职权,丞相没有。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监察部门地位上升B.皇权对相权的防范
C.中央权力相互制约D.御史深得皇帝信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