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秦朝的统一形态在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军事控御等“硬件方面”应该是明确有效的,但在“软件方面”却远远没有达到统一天下的基本要求,甚至还一直存在着两大板块之间无法弥合的对立与仇视。据此可知,该学者旨在说明(       
A.官僚政治符合时代潮流B.秦朝文化认同感的缺失
C.秦朝的速亡具有必然性D.秦的统一形态明确有效
2024-03-28更新 | 49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表所示为秦代(部分地区)县令、县丞律令行政行为与自主行政行为所占比率的对比情况(单位:件)。据表可知,秦朝(       

行政运作内容

总数

律令行政

所占比率

自主行政

所占比率

县令、县丞下达的政令与执行

34

14

41.2%

20

58.8%

A.文书行政运行不畅B.中央集权体制尚未建立
C.基层管理较为混乱D.地方有一定行政自主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西方对待文明冲突的观念差异,决定了中西方文明的不同历史走向。西方文明史上虽然有过古希腊文明的一度兴盛和罗马帝国时代的短暂统一、但政治分裂、族群分治、宗教与世俗对抗成为历史常态。地理扩张伴随着文明中断,族群冲突无法弥合,政治共同体仅限于局部,宗教与世俗相互排斥,体现了西方文明“分”的逻辑。而中华文明作为传承数千年且从未断流的唯一文明形态,因其内在统一性而体现出“合”的逻辑。因秉持“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中华文明不仅塑造了“天下一家”的国家共同体,而且形成了“华夷无外”的民族共同体、“大一统”的政治共同体、“多元一体”的文化共同体。

——摘编自刘志刚《从中西方文明差异看中华文明的内在统一性》

根据材料,围绕“中华文明”这一主题,任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直至晚清时期,“天下观”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是把中原王朝看做“一个文化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政治疆域,更非一个种族疆域”。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崇尚的是仁、德、礼等文化价值观念,所要实现的是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良好的商业航海气氛和城邦政治孕育了古希腊人朴素的世界主义观念,斯多噶派最先提出了“世界大同主义”的观念,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言:“全世界都是我的故乡。”古罗马帝国亦产生了一种帝国精神,即对武力征服、对外开拓、帝国一统的追求。

——摘编自侯毅、吴昊《论中国“天下观”与西方“世界主义”》

材料二

时间

霸权更迭

1617世纪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
17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英国取代荷兰霸主地位,随后又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

二战结束后

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
21世纪以来,全球社会的发展“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材料三   新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对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前后10年,迅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认清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王力、黄莺《60年中国之“世界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天下观”异同,并分析其观念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近代以来海上霸权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霸权演变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世纪之交的中国“和谐世界”理念的深远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里耶秦简显示,洞庭郡迁陵县官府往来公文的接收与发出都有准确的时间记录,不仅记录了年、月、日,还精确到时辰。据此可推断,秦朝官署集中办公时段大致为地方时早上六七点至下午四五点;公文传递则是全天候状态。这说明秦朝(     
A.监察机构较为完善B.地方行政运行规范有序
C.基层管理事无巨细D.地方官吏重视行政效率
2024-03-21更新 | 469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沈阳市翔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秦王嬴政每征服一国,就把诸侯后代、原国内的贵族和豪门大户迁往他处,或迁往秦统治中心,或迁往边远地区。嬴政统一全国后,又“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由此可见,嬴政的大规模移民政策(     
A.旨在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开发B.有利于贵族等级制的重构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D.为推行郡县制创造了条件
2024-03-1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秦简记载,秦代君主下“制书”或臣下“受制”问询、议论,都要制作“簿”书,写明制书“初到初受”的部门以及“上”的年月日、官府“别留”的天数、“传留”情况,并与回复的“对”一起呈上。据此可知秦代(     
A.户籍管理十分严格B.官僚体系效率低下
C.基层治理流于形式D.行政运作趋于规范
8 . 属邦是秦针对境内少数民族设置的管理机构,在秦统一六国前具有中央与地方双重属性,管理归服的“臣邦”和有蛮夷聚居的“道”;统一六国后,属邦与郡平级,主要在陇西地区辖有县、道,管辖界内的蛮夷和秦人。这一变化(     
A.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促进了中央机构的完善
C.推动西北地区融入版图D.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管辖
9 . 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前后历时39年,在其旁修陵劳役墓地中发现的一件瓦片墓志记录了死者的身份信息(如图)。以下推断较合理的是(     
A.由墓志瓦文可推断小篆是当时唯一通行的文字
B.由“东武”可推断该墓志不早于公元前221年
C.由“居赀”可推断秦国重视纠正经济法规弊端
D.由“不更”可推断秦国军功爵制取得成效显著
2024-02-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端平法度,万物之纪。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摘编自秦朝宰相李斯《琅邪台刻石》

材料二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摘编自西汉初年思想家贾谊《过秦论》

(1)根据材料,概括李斯、贾谊对秦始皇的不同看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二者看法不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