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图是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为吏之道》中关于做官的详尽阐述。这反映了秦朝(     
·要清白正直,慎重严谨如一、没有私心,赏功罚过得当。
·要待人和气,与人相处诚挚讲信义,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
·要勤于政事,摒弃私欲杂念,多多反思自己。
·要尊敬贤能善待俊杰,无论在野为民还是在朝为官都始终如一。
·要能刚柔相济,仁义忍让,那么蛮横无理的人也对你无可奈何。
·要审慎对待耳闻目睹口言之事,听说十遍不如亲自去看一看。
·要戒除安逸享乐的念头,要忠诚,不为贪图富贵做官,要正行修身。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B.治国理念以法为主兼采各家
C.为吏之道必须正行修身D.地方治理注重道德教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秦郡的划分,基本上是以山川为界(如下表所示),郡的辖区范围与自然地理区域颇为吻合。下表这反映了(     
表现示例
每个秦郡大体即是按照一个地理单元来
划分
汉中郡的范围与汉中盆地大体相当南阳郡的辖区也即相当于南阳盆地
如果自然区域的范围比较大,就分设为两郡云中与九原两都共同管辖河套冲积平原巴郡和蜀郡一起统辖四川盆地
每郡大多以一个肥沃的盆地或平原为核心,然后推广到四周的高原或山地北地、上郡、上党、太原、河东、代郡、雁门等郡都是属于这种情况
A.地理环境决定行政区的划分B.政治统一消解地方割据威胁
C.耕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D.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被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道路网,其中有一条“直道”从咸阳出发,纵深960千米,直抵内蒙古腹地;栈道长达800千米,这条路的很多地方需要架设石桥,或者采用加固措施,用以越过或穿过高山,还有用木柱支撑于危岩深壑之上的木构道路。这(     
A.体现出秦朝高超的国家治理能力B.有利于加强各地的政治经济联系
C.稳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统治格局D.为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奠定了基础
4 . 据《史记》记载,秦朝“凡为吏,皆有吏书”。秦朝吏书主要包括:官吏在平时工作中所记录下来的公文;向上级汇报工作所写下的报告;有关国家大事和社会现象的记录。这些均被当作官吏考核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秦朝(     
A.官吏职业素养较高B.官员施政有章可循
C.文书制度尊君抑臣D.吏治管理比较严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家稳定后,秦始皇开始实施以秦朝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外扩建交通路网,建成了连通各个区域的交通路网。政府还编制了《行书律》,规定了丞相统筹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地方主要由郡守和县令共同负责交通运输。据此可知,秦朝交通建设(     
A.促使边疆地区得到有效开发B.得益于法律制度的建立
C.渗透着强化中央集权的意图D.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
6 . 据学者统计,秦自武王到始皇时代的百年间共有丞相21位,其中异国人占到了60%以上,如楚人李斯、魏人吕不韦等。这一现象表明(     
A.秦国经济文化相对发达B.用人唯贤成为诸侯共识
C.士人活跃加剧诸侯争霸D.人才聚集推动统一趋势
2024-01-1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最大的制度变迁,当属国体之变,也就是从封建制到帝制。西周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封邦建国,各个封国的政治、经济相对独立,按照宗法制,诸侯彼此认同,并尊周王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宗法政治秩序被打破,大国吞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最终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皇帝制度,“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中国进入帝制时期。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2年,帝制在中国持续了2133年。两千多年的帝制,国家的核心利益不外乎以下两点:第一,怎样延续王朝统治,这是皇权的安全问题;第二,怎样保持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这是中央集权的问题。在这两个兴亡攸关的问题上,帝制国家一直处在不断摸索、不断进步的过程中。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相关史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从史出,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朝设置的县的规模一般都不大,遵循“小县制”原则。秦朝人口约两千万,全国设有一千余个县,平均每个县所辖人口大约两万人。秦朝这一措施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B.打击割据势力C.推动经济发展D.拓展疆域范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据《史记·秦本纪》所载,秦最早在新征服地区设县是在秦武公时期,整个春秋时期,秦国再无一例设县的记载。至秦孝公六年(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设县31个。秦朝统一天下后,“以郡统县”的制度在全国范围得以确立,先后建立了46个郡,一千多个县。秦县数量的增多(     
A.助推了秦发动对外战争B.深受传统地方治理制度的影响
C.折射秦疆域的不断扩张D.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立国之初,西周统治者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避免重蹈商王朝的覆辙,确立起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一方面,与周部族共同颠覆商王朝的大大小小的方国,对于新生的周王朝并非绝对的心悦诚服;另一方面,周部族尚未能对旧商统治区域形成有效的统治,商朝遗民及其贵族群体并未放弃“中兴”商王朝的野心。有鉴于此,西周统治者开始大行分封,作为“友邦君”的各地诸侯自然在分封之列,但是姬姓王族同样也通过分封获得了大片地区的统治与控制大权。不论是商之旧地或者是尚未征服的偏远地区,都被纳入分封体系之内。这样,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姬姓王族不仅巩固了新政权,还确立起了对整个“天下”的控制。而异姓诸侯则处在众多姬姓封国的包围与封锁之中,“友邦君”纷纷成为周天下的臣下。在此基础上,周王室进一步通过在商朝已经逐渐成型的宗法体制,理顺了王族内部的关系,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通过周公的“制礼作乐”规范了贵族群体的等级秩序。一个具有惊人稳定性,绵延八百载的政权就此逐渐定型。

——刘子言《贵族政治的范式——浅议西周政治》

材料二   “六王毕,四海一”,扫荡六合而归一的嬴政皇帝陛下,决心要在千古未有的伟业基础上构建起大秦王朝的万世不易之基。首先,便是明确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嬴政看来,唯有“皇帝”这一凌驾于“三皇五帝”之上的称号才能配得起自己的伟大,也唯有自己才能掌握那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威。再者,帝国之内尺寸之地皆是皇帝陛下私产,耄耋垂髫之人皆是陛下之臣,那任何大小官员皆当由陛下所命,锱铢之权皆当由陛下所授。是以,上至丞相,下自县令,各级官员之任免考核调用升迁贬谪之权皆归于皇帝。如此,皇帝之下及其庞大的官僚体系,构成了一整套高度集权的统治模式。

——刘子言《变局——大秦帝国的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与西周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不同之处形成的原因。
2023-10-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