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画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画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1918年钱玄同发表的《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汉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的主要理由有哪些?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2017-11-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港南中学2017—2018年度高二上学期9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研究表明: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北方的农牧业分界线已经形成。《史记·货殖列传》对全国划分了四个区域: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其中山西为农牧交错区;山东是农耕区;江南是落后的种植兼渔猎区;龙门碣石以北是高牧区。(此处山指的是崤山;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龙门碣石均在渤海湾地区——引者注)。

可见当时的农牧业分界:自今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向东北以陕北、陇东泾渭北洛水上游,晋西北山陕峡谷流域南缘龙门山,又东北沿着吕梁山、恒山,接燕秦长城至今辽宁境内。

材料二   历史上,由于政治、军事和民族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北方的农牧业分界线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南北漂移的现象。

——均引自《中国北部农牧分界线的历史变迁》


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
(1)在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二世纪,这条农牧分界线呈现出向北抬升的趋势。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分界线北抬的具体原因和影响。
(2)从公元四世纪至公元六世纪,农牧分界线又呈现出向南收缩的趋势,请分析收缩的具体原因和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三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添加的“软件”又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和清朝皇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

4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体现了秦朝的哪一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的“上”指什么?“丞相诸大臣”体现了秦朝的哪种政治制度?从材料中我们可获取哪些信息?

(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哪种政治制度?简要说明该制度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5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议事会成员经过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三:《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

材料四::《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学说汇编》《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和《查士丁尼新律》的合称,它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请回答:

(1)图一所示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政治文明成果?其所示的政治文明成果的实质和意义各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民主制正常运作?

(3)材料三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区别?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如何评价《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

7 . 根据材料和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荚水萆,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材料二: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 (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
材料三:对来到敦煌的西域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 (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估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当地豪族强买强卖。                                          ——材料二、三据《三国志》
(1)两汉时,途经祁连山、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被称做什么?材料中匈奴人离开此地是由什么具体历史事件导致的?
(2)结合史实概括说明秦汉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北方、西北、南越地区治理的?
(3)秦汉王朝开拓边疆有何积极意义?
(4)据上述两段材料,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仓慈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016-11-18更新 | 10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