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记载出处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示)《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A.行政管理制度严密B.法律实行轻罪重罚
C.地方官员权力较小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2024-02-22更新 | 187次组卷 | 3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今内蒙古包头),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前212年),除(治)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由都城通往原六国的驰道有多条,但直道仅此一条。秦修此直道主要是为了(     
A.逐步统一六国B.贯通丝绸之路C.遏制匈奴侵扰D.促进民族交融
2023-11-2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会稽刻石》记载,“秦始皇卅(三十)有七年,窥朝(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绍兴),宣省习俗。”其内容包括规范男女婚嫁、强调男尊女卑,希望民众遵守道德,共保太平。其意在(     
A.维护皇权专制独尊B.强化法家的正统地位
C.推动南方经济开发D.巩固国家统一与稳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末年,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异军突起:建立了大一统王朝,秦国的崛起是制度的胜利。《史记》记载:秦朝统一后,“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山堙谷,直通之”《史记》还记载:“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河南地”,“发诸尝適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十四县”。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但秦朝仅经历“两帝一王”的短短14年就灭亡了。

——摘编自陈忠海《从另一个角度看秦朝的统一与速亡》

材料二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他所面临的形势是“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他继承了“文景之治”的全部历史遗产,其中,既有社会稳定、人心归向、经济富裕的优势,也有制度有缺、国家控制能力薄弱的遗憾。汉武帝时期的政论家严助,总结汉武帝时代的特点是“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统一的原因,并指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造就“盛世”的相关政治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文献记载秦灭六国后,下令迁徙关押各国的旧贵族和豪富到咸阳、巴蜀等地,以削弱他们的政治、经济势力。其中被迁到秦国都咸阳一带的,就有十二万户之多,并在迁徙之后及时整顿当地社会风俗等。这反映出(     
A.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B.关东六国反秦势力强大
C.严刑峻法激化社会矛盾D.法家思想违背历史潮流
2023-10-06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出土秦简记载“新地吏(秦国派到新征服地方的官员)及其舍人敢受新黔首(秦新征服地区的百姓)钱财、酒肉、它物及有卖买假赁貣于新黔首而故贵赋。”直接意思是,禁止新地吏剥削新黔首的财物或者在经济上压榨他们。从新出土的秦简能推断出(     
A.暴政亡秦历史结论的虚妄B.秦加重对新征服地区的盘剥
C.秦为统一全国推行新政策D.在新征服地区推行怀柔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史料中关于秦朝“三公”的事迹,只有丞相和御史大夫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长期战争导致军事人才匮乏B.太尉一职实际上为后人杜撰
C.“太尉”在秦朝主要由皇帝兼任D.“太尉”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记载,秦朝初步确定了乡官制度,有秩、啬夫、游徼等行政吏员与三老以及治安亭吏(介于乡与里之间),共同构成权力中介,职能涵盖百姓的人身、赋役、治安和精神各个领域。这表明秦朝(     
A.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B.权力制衡机制已经形成
C.君主专制统治得以强化D.地方治理体系有所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秦人在蜀地南部进入西南地区时,“通五尺道”,并在五尺道上“置吏焉”,邛、筰“通为郡县”。五尺道的经略对秦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A.保留了考古遗存利于史学研究B.开通了西南地区的“丝绸之路”
C.推动西南地区聚落的快速发展D.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开边统辖
2023-11-20更新 | 13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3·广东·二模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前辈学者受史料限制,未能具体考察秦汉时期“卿”的动态演变。1983年新发现的张家山汉简丰富了研究秦及汉初制度的史料,其中即有“卿”。

材料一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於海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出土的秦及汉初律令、官文书中,作等级制度的“卿”是爵称,指左庶长至大庶长九级爵位。汉初的《二年律令·赐律》记载:“赐不为吏及宦皇帝者,关内侯以上比二千石,卿比千石,五大夫比八百石,公乘比六百石”。《二年律令·置后律》记载:“疾死置后者,彻侯后子为彻侯,其毋适(嫡)子,以孺子子。关内侯后子为关内侯,卿候(后)子为公乘,五大夫后子为公大夫,公乘后子为官大夫。”

——摘自《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

材料三   西汉后期卿爵与官称“卿”的格局随着爵、官制度的发展而变化。由于侯卿大夫士爵位分层逐渐被打破,爵称卿愈发稀见,以至消失于史籍。同时,伴随着等级秩序向“官重爵轻”方向发展以及儒家复古改制观念兴起,“卿”指称职官更加常见,并逐步制度化。官称“卿”的制度化进程从其相关称谓的变化里可以窥见一二。

——摘编自杜晓《秦及汉初“卿”的性质及其演变》


(1)分别阐述材料一、二对研究秦及汉初政治制度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张家山汉简发现的意义。
2023-05-15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6中国古代史(非选择题)-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广东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