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像砖、画像石是贵族官僚营建墓室的装饰品,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是画像砖的繁荣期。画像砖、画像石分布的地区很广。从现已发掘的情况看,以黄河下游为中心,北到北京,南到云南,东到山东,西到四川雅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土汉画像砖、画像石有数万之巨。画像砖、画像石画面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尊贤敬老、讲学传经等;墓主庄园、手工作坊的劳动景况;墓主日常生活方面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场景,表现商业集市活动的情况。其它还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祥瑞事物等。

汉代广泛使用铁制工具.创造并推广了“耦犁”,使粮食亩产成倍增长。可是在史籍上关于“耦犁”的记载只有“二牛三人”四字。陕西米脂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再现了这种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法,使今人对“耦犁”一目了然。

——摘编自《论汉代画像砖(石)文献的史料价值》等

材料二   汉代农耕画像石的生产呈现出地域化的特点,每个地区的农耕图像又具有模式化的生产特点,这种模式化主要体现在画像石农耕题材“母本”的相同,农耕图所依附的建筑构件载体相同。相比于鲁、苏两地,陕北出土的汉画像农耕图模式化特征最为明显。……汉画像农耕图无意于展现汉代农耕、纺织技术,更谈不上传播汉代农耕、纺织等生产技术,而是画像石生产者(主要代替孝子)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化的农耕、纺织图像,来满足逝者在彼世的衣食需求,从而达到所谓的孝道,并祈求子孙后代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摘编自解树明《汉代农耕画像石模式化生产与意义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作为史料的价值。
2 . 《汉书》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而山川园池市肆租税之人,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不领于天下之经费。这些举措有利于推动(     
A.赋税制度根本变革B.儒学正统地位巩固
C.社会经济恢复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2024-04-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
2024-05-31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记载,秦并六国不久,丞相王绾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在秦始皇称帝后的第九年,博士淳于越进言:“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战国初齐相,其曾孙取代齐王)、六卿(包括赵、魏、韩在内的晋国六大家族)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不过秦始皇还是采纳了李斯等人的建议,推行郡县制,并对是古非今的学者进行严厉打击。

——摘编自魏明枢《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汉书》载:“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这一做法造成诸侯(王)国独立于中央,“三代诸侯,各自纪年……至汉依然”。汉初的诸侯(王)国还拥有地方的人事任免权,中央派遣的地方官员常被诸侯(王)国弃之不用,甚至被驱逐,有时还出现诛杀、陷害之事。一度还出现“吴王封赐倍汉之常法,梁王府库金钱巨万,宝器多于京师”的现象。

——摘编自袁波、胡建阳《罗马行省制与秦汉郡县制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秦朝丞相、博士主张推行分封制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推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惩亡秦孤立之败”的具体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地有遗利,民有馀(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后汉书·章帝本纪》也记载,东汉“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以赋贫民,给予粮种,各尽地力,勿令游手”。两汉政府的这些做法(     
A.有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为宗族势力的强大埋下隐患
C.扫除了实施均田制的障碍D.客观上造成庄园经济的盛行
2023-11-08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高祀鲁”画面(如下图所示)展现了汉高祖刘邦称帝后途经曲阜祭祀孔子的场景。下图所示是根据文献史料记载中最高统治者第一次公开祭拜孔子的史实所绘的一幅画。汉高祖此举意在(       

   

A.以“无为而治”理念休养生息B.提倡“尊崇儒术”以治理朝政
C.借助儒家礼仪彰显天子威仪D.奉孔子为万世师表传承儒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中国人口史》记载:“西汉建立时人口约1650万,而到汉武帝元光六年时(前129年)人口达到3600万,仅黄河中下游这一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六十年之中就增长了25倍,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富庶景象。”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休养生息促进民户繁息B.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大
C.铁犁牛耕的发明与使用D.打击豪强查明隐匿人口
2023-06-08更新 | 170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渝东六校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秦、隋两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教训,汉、唐的统治者在建立政权后所颁布的政治和经济措施,都较为注重缓和阶级矛盾。宋政权建立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更迭的教训,为了调整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政府给予各级官僚地主以极大的经济实惠,这也大大激化了阶级矛盾,但阶级矛盾也始终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史料记载:“江南狭乡百姓,远来请佃,以田亩宽而税赋轻也。”

——摘编自詹小美、李玲崧《宋代的中央集权与阶级矛盾的特点》

材料二   总的说来,唐代在经济制度领域重平等、轻效率,在政治与社会制度领域重效率、轻平等。而宋代恰好相反,在经济领域重效率、轻平等。所谓重效率,主要指结果是否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或完成更多的设定目标,即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货畅其流。但是,这种在高度中央集权制和官僚制度之下的平等,自身就隐含着矛盾与衰落的根源。它使宋代的官僚政治成为社会进一步变革的阻力,从而使宋王朝未能出现历史性的社会与经济突破,社会的发展逐渐停滞,中国古代社会终究没能出现历史性的突破。

——摘编自谢元鲁《论唐宋社会变迁中平等和效率的历史转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政权建立初期缓和阶级矛盾的相同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唐代前期经济领域“重平等”与宋代“重效率”的具体体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没能出现历史性的突破”的原因。
2023-04-14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汉书·文帝纪》记载,汉文帝霸陵“因山为藏,不复起坟”。然而最新考古研究表明,霸陵所在地为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推翻了过去流传千年之久的谬误。这说明(     
A.官方史料研究价值较低B.历史知识均需考古验证
C.考古发展促进史学进步D.年代久远的历史不可信
10 . 据《史记》记载,汉文帝时期,淳于缇萦的父亲被诬告受肉刑,淳于缇萦上书称死者不能复生,断肢体不能再续,愿代父受刑。皇帝为之感动,并说不可未经教化就施刑,于是宽免其父并废除肉刑。从中可以看出(     
A.政府取消了对民众的刑罚B.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C.儒家思想确立了正统地位D.统治者重视德政和孝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