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淮南子》记载,西汉时期“汾水濛浊而宜麻,沸水(济水)通和而宜麦,河水中浊而宜菽,雒水轻利而宜禾,渭水多力而宜黍,汉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据此可知,当时(       
A.南北经济呈现不平衡性B.农业种植因地制宜
C.政府重视提升生产技术D.小农经济占据主导
2024-05-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八)历史试题
2 . 据记载.汉“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氏钱布天下”。这(     
A.影响了政府统治基础B.抑制了通货膨胀现象
C.调整了休养生息政策D.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
3 . 《史记·平准书》记载为:“至孝文时……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这些措施旨在(     
A.彻底消灭匈奴部族B.善待少数民族部落
C.加强边境守备力量D.笼络人心巩固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所示为西汉初年封国的部分情况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记载

来源

齐王刘肥将齐国的城阳郡献给吕后(刘邦之妻),表示愿意以此地作为吕后之女鲁元公主的汤沐邑《汉书·高五王传》
荆王刘贾,“立六年(汉高祖十一年),而淮南王黥布反,东击荆。贾与战,弗胜,走富陵,为布军所杀”《史记·荆燕世家》
A.推恩令遭到诸侯国的抵制B.诸侯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C.中央集权已陷入崩溃边缘D.同姓诸侯王势力渐被清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像砖、画像石是贵族官僚营建墓室的装饰品,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是画像砖的繁荣期。画像砖、画像石分布的地区很广。从现已发掘的情况看,以黄河下游为中心,北到北京,南到云南,东到山东,西到四川雅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土汉画像砖、画像石有数万之巨。画像砖、画像石画面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尊贤敬老、讲学传经等;墓主庄园、手工作坊的劳动景况;墓主日常生活方面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场景,表现商业集市活动的情况。其它还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祥瑞事物等。

汉代广泛使用铁制工具.创造并推广了“耦犁”,使粮食亩产成倍增长。可是在史籍上关于“耦犁”的记载只有“二牛三人”四字。陕西米脂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再现了这种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法,使今人对“耦犁”一目了然。

——摘编自《论汉代画像砖(石)文献的史料价值》等

材料二   汉代农耕画像石的生产呈现出地域化的特点,每个地区的农耕图像又具有模式化的生产特点,这种模式化主要体现在画像石农耕题材“母本”的相同,农耕图所依附的建筑构件载体相同。相比于鲁、苏两地,陕北出土的汉画像农耕图模式化特征最为明显。……汉画像农耕图无意于展现汉代农耕、纺织技术,更谈不上传播汉代农耕、纺织等生产技术,而是画像石生产者(主要代替孝子)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化的农耕、纺织图像,来满足逝者在彼世的衣食需求,从而达到所谓的孝道,并祈求子孙后代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摘编自解树明《汉代农耕画像石模式化生产与意义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作为史料的价值。
6 . 如表为西汉惠帝至景帝时期,中央政府选任的诸侯国相身份背景。由此可知,诸侯国相的选任旨在(     
时期担任武将或有带兵经历无武职或未有带兵经历无明确记载
汉惠帝时期至吕后时期吕更始(楚相);齐受(齐相);朱进(吕相);王恬启(梁相);许厉(常山相)吕胜(淮阳相);召平(齐相)
文帝时期蔡兼(常山相);窦婴(吴相);袁盎(齐相、吴相、楚相);苏意(楚相)
景帝时期冯唐(楚相);栾布(燕相);程嘉(江都相);苏息(赵相);灌夫(代相)田叔(鲁相);张释之(淮南相)建德(赵相);
张尚(楚相)
A.削弱地方诸侯力量B.提高地方治理效能
C.强化边疆治理职责D.协调宗室内部关系
2024-05-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梧州市、忻城县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模拟历史试卷
7 . 据记载,文景时期每个成年人每年要缴纳500钱左右的算钱,一个五口之家如果按四个成年人纳算,那么一年所缴纳的算钱为2000钱左右。若以当时谷物价钱每石50算钱,百亩收获不过百石的小农之家,年收入大约5000钱。这表明,西汉初年(     
A.轻徭薄赋以恢复发展生产B.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得以提升
C.简化赋税征收程序以便民D.人头税加重了民众生活负担
2024-03-03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
2024-05-31更新 | 18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盐铁论》记载,西汉“吴、越之竹,隋、唐之材,不可胜用,而曹、卫、梁、宋,采棺转尸;江、湖之鱼,莱、黄之鲐,不可胜食,而邹、鲁、周、韩,藜藿蔬食”。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市场管理逐步规范化B.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手工业区域分工明显D.各地物产流通范围有限
10 . 礼仪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国家礼仪,政府对各种礼仪的内容都有统一要求,抑制了仪法多元各行其是的现象,《史记》记载西汉初年朝廷上“群臣饮酒争功”,刘邦命叔孙通制订了朝拜礼仪,后来进行岁首大典时,“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敬酒)”,刘邦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在中国影响下,古代东亚地区事实上也形成了一个“礼文化圈”。

——摘编自胡新生《礼制的特性与中国文化的礼制印记》等

材料二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等国要求按条约规定及国际惯例,派使节觐见清帝呈递国书,但此后十几年清廷一直阻止使节觐见。1873年,外国驻华公使向清廷发出照会,要求觐见同治帝。随后围绕礼仪问题几经交涉,最终商定公使以鞠躬礼觐见。以下是描述觐见的两则笔记:

(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国家礼仪的作用。
(2)材料二两则笔记记述的场景是否可信?请说明理由。
2024-04-11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