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文景之治”时期,经济明显恢复,社会稳定,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下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① “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
② “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
③ “国家无事……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④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 . 史料记载“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与该段史料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废除苛法异姓封王B.七国叛乱同姓操戈
C.裁并郡县清查田户D.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2024-01-20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刘邦率军攻占咸阳时,“(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项羽)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此记载可用于解释(     
A.秦朝用严苛法律治理国家B.秦朝征收的田赋税率非常高
C.汉朝依“编户"征发赋役D.楚汉战争中刘邦获胜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初帝王都不同程度地尊崇黄老之学,如“文帝本修黄老之言,不甚好儒术,其治尚清静无为",景帝重用“善为黄老言”的士人;还采取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减免苛刑、节省开支、少修土木工程等措施。采用此治理思想和措施,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
B.“汉兴,接秦之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
C.“(王国)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
D.“匈奴……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
6 . 汉初“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栽(才)什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大百户”。到文帝和景帝时期,“流民既归……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导致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A.秦末战乱,田地荒芜B.休养生息,恢复生产
C.均输平准,平抑物价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7 . 秦汉时期治国理念的转变

材料一 左图为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家族墓)中出土帛画《非衣图》的一部分。该部分描绘的是“天界”景象,人首蛇身的女娲居中,周围有目月、扶桑、升龙、神仙、怪兽等,寓意死者可以成仙,像鸟一样飞升上天。该墓还出土了大量帛书和简牍,包括《脉法》《阴阳十一脉柩经》等养生类书籍。


材料二 左图为《西汉成都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画像石。刻画了汉景帝末期蜀地太守文翁在成都办学讲经的情形。


材料三 文翁通《春秋》,“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修学堂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汉书.循吏传》


1)上述材料中包含了哪些史料类型,依据材料举例说明。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汉前期治国理念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8 . 汉朝初年,封瓯越、国越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为王;承认原秦朝南海邯郡尉赵佗自立的南越国,放弃秦朝已开拓的西南夷地区,不设置行政机构。这些做法表明当时统治者
A.依据形势调整统治策略B.郡县制难以有效取代分封制
C.大体承接秦朝政治制度D.完全否定秦朝边疆管理措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2019-01-30更新 | 3069次组卷 | 53卷引用:北京市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