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4 道试题
1 . 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西汉政府宣布家除秦始皇焚书时照布的《挟书律》。不久,汉政府在全国“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自此之后,珍藏在民间的各种古书陆续在民间开始出现。这些措施体现了(     
A.社会环境较为宽松B.汉初重视书籍的编篡
C.儒家地位有所下降D.恢复先秦礼制的需求
2 .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以下对该史料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A.描述的是“贞观之治”的局面B.源自于施政方针的重大调整
C.得益于“郡国并行”制的推行D.汉武帝的建树为之奠定基础
2023-07-19更新 | 19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       
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3-07-17更新 | 5092次组卷 | 31卷引用:2023年高考广东历史真题

4 . 史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摘编自《汉书·食货志》

史料二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摘编自《史记·孝文本纪》

(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摘编自《汉书·景帝纪》

(1)根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导致材料反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指出汉初统治者“与民休息”政策的思想依据是什么?
2023-07-17更新 | 83次组卷 | 5卷引用:纲要上第一单元第4课
5 . 汉初,不仅仅禁止马匹从关中流入诸侯国地区,其他一些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物资,如黄金、祭奠黄金器、铜以及弩、牛也在关禁之列。汉景帝时期开始逐渐放松对这些物资流通的限制。这一变化反映出汉景帝时期(     
A.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B.中央集权呈削弱趋势
C.抑商政策进-步放松D.地方割据问题已解决
6 .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刘邦率军攻占咸阳时,“(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项羽)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此记载可用于解释(     
A.秦朝用严苛法律治理国家B.秦朝征收的田赋税率非常高
C.汉朝依“编户"征发赋役D.楚汉战争中刘邦获胜的原因
7 . 汉初帝王都不同程度地尊崇黄老之学,如“文帝本修黄老之言,不甚好儒术,其治尚清静无为",景帝重用“善为黄老言”的士人;还采取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减免苛刑、节省开支、少修土木工程等措施。采用此治理思想和措施,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
B.“汉兴,接秦之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
C.“(王国)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
D.“匈奴……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
8 . “汉高祀鲁”画面(如下图所示)展现了汉高祖刘邦称帝后途经曲阜祭祀孔子的场景。下图所示是根据文献史料记载中最高统治者第一次公开祭拜孔子的史实所绘的一幅画。汉高祖此举意在(       

   

A.以“无为而治”理念休养生息B.提倡“尊崇儒术”以治理朝政
C.借助儒家礼仪彰显天子威仪D.奉孔子为万世师表传承儒学
9 . 西汉初年,汉文帝确立了“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南,冠带之室,朕亦制之。使万民耕织射猎衣食,父子无离,臣主相安,具无暴逆”的汉匈政策。这一政策(       
A.化解了汉匈之间的矛盾B.突出了长城的防御地位
C.有利于汉初的民族交融D.推动了农耕文明的扩展

10 . 西汉政府曾下令禁止宰杀耕牛,规定杀牛、盗牛者受重刑,但封国王侯以牛肉为奖赏赐予臣属的现象屡屡发生,在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今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菜谱中亦记载丰富的牛肉菜品,如牛肉羹、烤牛肉等。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法律制度流于形式B.自耕农生产遭遇了困境
C.中央权威面临挑战D.豪强地主势力日益膨胀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