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汉宣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负责管理西域的一切事务,包括屯田、西域诸国国内的事务。西域都护府权力很大,可以行使中央对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等权力,并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由此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A.解除了北方地区的边患危机B.造成了西域地方势力坐大
C.直接导致了北匈奴西迁远方D.有利于维护西域地区稳定
2 . 戴圣为汉代大儒,担任九江太守时期,政行却多不循法规,刺史何武派人调查戴圣罪状,戴圣恐惧,主动辞职。这反映出汉代刺史(       
A.解决了分封遗留问题B.实现了向政务官的转化
C.有利于规范地方治理D.架空了地方官员的权力
3 . 秦始皇命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汉高祖以宗室女为单于阏氏,和他和亲。到武帝,才任用卫青、霍去病去征讨,收河套之地,置朔方郡。公元前60年,汉设置西域都护,并护南北两道。这反映了秦汉处理民族关系(     
A.因地制宜、因俗而治B.军事防御与教化并重
C.不利于国家稳定统治D.采用相同的民族政策
4 . 由于汉代屯田的逐步开展,河西地区屯戍点相继设立了与之配套的粮仓体系。据考古发现,“居延城仓”“城仓”“北仓”等粮仓,一般都设在都尉府直接驻辖之地,“候官仓”“候仓”等粮仓设在候官所在地,“部仓”一般设在候官以下的各部候长的驻防地。汉代的这一举措(     
A.根本目的是发展边疆的经济B.为维护边疆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C.为丝绸之路的开通铺平道路D.刺激了中原民众向北方的大量迁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董仲舒作为春秋公羊学大师,以发扬《春秋》微言大义为己任,他对“元年春王正月”做了进一步发挥:“《春秋》之序辞也,置王于春正之间,非曰上奉天施而下正人,然后可以为王也云尔”。董仲舒的这一做法有助于(     
A.崇教尚学之风的形成B.民众对于大一统的认同
C.先秦民本思想的推广D.天人感应观念深入人心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学者眼中的汉武帝

作者

著作

观点

叶幼明

《汉武帝论》

纵观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的所作所为,虽也作过一些有益于民的事,对历史的发展起过一些好的作用,但从整体来看,应该说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暴君,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过大于功。

洪煜

《评汉武帝》

汉武帝执政时期,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得到空前的发展。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汉武帝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改革的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政治态度。我们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给予汉武帝一个公允的评价。

从表中任选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7 . 根据《汉书.王子侯表》记载,汉武帝元朔年间,河间王国一次分封了12个侯国,城阳王国则分封了33个侯国,梁王国和楚王国分封了1—2个侯国,连边远的长沙王国也分封了15个侯国。这些分封(     
A.说明诸王大多具有世袭统治权B.有利于汉朝治理能力的提升
C.成为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D.折射出南北经济发展的差异
8 . 汉武帝时,政府设平准令丞,如果遇见市场上商品价格过低,就以较低价格收购。如果商品价格过分上涨,平准就以较低价格抛售。这一措施(     
A.有利于稳定市场的秩序B.避免了市场价格的波动
C.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D.加强了对地方有效控制
9 . 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汉书·诸侯王表》曰:“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解决了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
B江苏睢宁出土汉代二牛抬杠式犁耕图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
C汉武帝“轮台诏书"要求驻西域军队屯垦戍边有利于促进西部边疆的开发
D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孔子和弟子的画像儒学的世俗化趋势加强
A.AB.BC.CD.D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奏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很。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2-10-15更新 | 404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