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陆贾基于传统“夷夏之辨”的儒家思想,协调“华夷”之间民族关系时提出“附远宁近,怀来万邦”。他两次作为使臣前往南越,说服南越向汉称臣,双方恪守疆域,互不相犯。基于两汉初期的汉匈关系,贾谊的“华夷”理念乘持“尊王壤夷”的“夷夏之辨,,思想。贾谊首倡“夷夏首足论”,汉朝天子为天下“夷狄”之首,周边“夷狄”为足,华上夷下,尊卑有序,“华夷之辨”思想明显。武帝朝开疆拓土,为了实现多民族的统一,理顺“华夷”关系,需对“华夷”大防民族政策作适时调整。

——摘编自段超《从“夷夏之辨”到“华夷”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思想史考察》

材料二

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蕾的包容特性。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炱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贾谊“华夷首足论”的本质,并分析汉朝“华夷”观念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的典型举措,并谈谈古代民族融合对中国的影响。
2023-11-0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文明相互交融、和谐共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和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奉命七下西洋。他先后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文化,强化了交流。但因遵循“四夷朝贡到京,有物则偿,有贡则赏”的原则,以“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来维护重礼仪而轻利益的朝贡贸易体系为主要目的,费钱粮无数,仅维持28年便戛然而止,令后人唏嘘不已。

——改编自谢博等《郑和下西洋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201310月,习近平出访东盟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并出席APEC(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在讲话中他首次提出与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同发展。2012年中国同东盟双边贸易额达4000多亿美元,是10年前的6倍,争取到2020年实现双方贸易额1万亿美元的目标。

——改编自杨保筠《"海上丝绸之路”的21世纪新构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积极意义。
(3)为更好地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请你提出几点建议。(至少两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