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 . 他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历史学家评价的这一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B.张骞C.汉武帝D.班超
2 . 汉武帝面对当时诸侯王嫡长子可以继承诸侯王大部分土地和财富,其余诸子只能获得一小部分遗产这一“不公平”的局面,颁布了推恩令。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根本目的是(  )
A.安抚其他庶子B.保护边疆安全
C.维护宗法秩序D.削弱诸侯实力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

——《汉书》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4 .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021-11-08更新 | 462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汉武帝即位后,在经济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新举措,如改革币值,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插手商业贸易,平抑物价;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等。上述举措本质上反映了
A.汉初经济凋敝的现实B.儒家仁政思想的要求
C.统一国家发展的需要D.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
6 . 董仲舒的天人思想,是将天地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将个人、家庭和国家看作不可分离的有机体。这一思想的根本点在于          
A.强化家国一体B.加强文化专制C.维护君主专制D.实现思想一统
7 . 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将“仁”作为人内在的善的道德标准,并将之提升到天的高度。据此可知,董仲舒使儒学          
A.系统化B.神圣化C.世俗化D.思辨化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帝国建立了单一制的郡县制统治,但是实际上,战国列国相互并立的国家观念以及更为古老的分封制传统并没有完全被统一的、郡县制国家观念所取代。统治阶级内部对新帝国建立怎样的国家结构本身即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赞同分封的人很多:六国的政治势力、社会势力仍存,恢复列国并立统治的愿望依然十分强烈:文化的地域性差异然十分突出。

材料二 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米取了变通的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统治阶级在与分裂势力作顽强斗争的同时,也要求“郡国自拊循其民”,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权,为缓和汉初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奠定了政治基础。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郡县制国家观念受到的挑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结构形式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哪些措施使“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4)除了观念和传统之外,治国主导思想的不同也对国家结构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汉武帝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变化。
10 . 西汉时期,中原先进的技术传到西域,主要有(       
①凿井             ②开渠               ③铸铁            ④耕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