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于单亡降汉,汉封于单为涉安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浑邪王、休屠王降汉,“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这些举措(     
A.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进程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色
C.反映了汉光武帝的政策D.导致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2024-03-14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 . 《史记》记载:“匈奴,其先祖夏侯氏之苗裔也,曰淳维”。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匈奴人在军事上对两汉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西汉时期的骑兵建设和养马业。材料最能体现当时(     
A.匈奴军事实力远超汉政权B.汉朝与匈奴民族交流融合
C.汉朝政权呈现出衰亡特征D.匈奴对汉朝产生重大影响
2024-03-03更新 | 3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3 . 如图是山东临沂白庄汉墓出土的乐舞迎宾图,图中可见一头戴飘带高帽、鼻梁高挺、身着短袴的胡人舞者,双手持股鼓欲意击鼓,其前面还有一名汉人长袖舞者倒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汉代(     

A.胡汉文化交融趋势凸显B.西域的风俗与中原渐趋一致
C.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D.对外艺术交流形式丰富多元
4 . 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这些举措(     
A.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激化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
C.实现了中原与西域习俗一致D.加强政府对东南地区的统治
2023-10-15更新 | 115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其统治时期先后多次对西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屯田。读下表可知,移民屯田(     
汉武帝在西北移民屯田情况表(节选)

时间

移民屯田

史料来源

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徒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初算缗钱

《汉书》卷六(武帝纪》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史记》卷三十《平准书》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

①保证了边军戍卒的粮食所需             ②保障了西域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
③推动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             ④为打败匈奴提供了主要物质准备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6 . 汉朝注意开发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在河西走廊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后,逐渐有计划地向这里进行移民,至西汉末年河西四郡的人口已达二十八万多人。同时,政府又给徙民和田卒提供必需的农具。上述做法(     
A.说明解决边患问题时机成熟B.表明汉与匈奴间无意继续战争
C.着眼于增进民族间经济交流D.是发展生产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
2023-04-09更新 | 1265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7 .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冬季,匈奴大雨雪,牲畜多饥寒死,“国人多不安”,匈奴贵族于是有“降汉”之意;当“秋马肥”时,匈奴则校阅兵力,有“攻战”之志。这说明(       
A.气候环境变化决定了民族关系B.民族关系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
C.汉匈关系在和战之间反复摇摆D.汉武帝解决边患问题条件成熟
2022-05-07更新 | 28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8 . 材料反映出的汉政府加强对西域管辖、治理的手段和措施包括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联合月氏、乌孙等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汉政府三次出兵重创匈奴,并在内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先后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公元前101年在轮台等地进行屯田,并设置地方官吏管理。
公元前60年控制东部天山北麓的匈奴日逐王降汉,西汉统一西域。
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①和亲册封 ②武力讨伐 ③设置机构 ④移民屯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