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1 . “王者不可以不知天……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明阳阴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这段史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A.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B.董仲舒:天人感应
C.荀子:天与人不相胜
D.董仲舒:三纲五常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曾经当过二十七天的皇帝,宣帝时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引自新浪财经《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反映的中国古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文物细节及历史现象,对该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 . 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某班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大多数同学认为应把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文化形象。

材料一: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2009年12月22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柬埔寨参加了孔子文化学校的揭牌仪式。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们所关注。


(1)填写下列儒家思想发展简表的相关内容:

时代人物主要思想主张
春秋仁、礼
战国孟子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汉代董仲舒
朱熹理的学说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
2019-05-2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①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 ”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 ②《周易》有这样的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③这里的“天文”是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的素养。 ④中国古代哲学家关于“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就是对于“天文”和“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著名学者阮炜在《中外文明十五论》中引用《中国必然强大》比较分析说明中国文化是“家文化”和“官文化”,中国人太重视家庭观念和“忠君”意识,“续香火”意识强;中国人是“天生的协调专家和政治家”。
请回答:
(1)就历史学而言,材料一中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是(将句子前的序号写出来) 。指出战国时期具有“天道”和“人道”思想的主要流派的主张。
(2)扼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天道”和“人道”思想产生原因。
(3)概述秦(西)汉统治者对儒、道、法家思想的实践结果。
(4)“官”、“家”结合,国家统一;天人合一。到了宋代,天人结合,产生了什么新的哲学思想?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材料一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越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工具,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赵佗又以财物 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遣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王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对岭南地区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平定南越的历史意义。
7 . 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明和积极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是一个民族应当具备的博大胸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般通史的写法偏重于政治史,但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因为文明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文明的各种要素的发展不平衡,在综合考察的同时还必须有重点,重点就是不同时期不同的标志性文明成果。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往往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怯懦和奴性。这实在是政治大格局使然。

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就此而贬低秦汉思想的境界与价值。思想家在时代所提供的有限舞台上,依然演出了精彩纷呈的节目,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

——孙家洲《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时期的标志性文明成果。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以董仲舒为例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8 . 有学者指出,董仲舒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儒家的政治理念和价值祈愿,此一方式能够相对有力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儒家所自任之道义对王权的规约。这主要在于董仲舒
A.倡导“独尊儒术”
B.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C.主张兴办太学
D.宣扬“三纲五常”理念
2018-05-08更新 | 245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试(4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子又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董子《举贤良对策》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摘编白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周敦颐、张载用太极或太虚的气一元论,结合易传的宇宙论模式,建立起抗衡佛老的本体宇宙论。二程用“天者理也”、“性即理也”、“格物即穷理”重新解释经典的内涵,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朱熹把这一理学发展为以“理气”、“心性”、“格致”问题为中心的“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全面体系。陆九渊以及明代的王守仁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认为人心即是道德主体,心能自身决定道德规范,突出了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性原则。理学和心学的互动、论争贯穿并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复兴的运动具有崇高的理想,典型地表达在张载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展的原因。
2018-05-01更新 | 617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18届高三统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思想以儒家学说为核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是基于其特定理论基础之上的系统化思考,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为社会控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韩进军刘永艳《论董仲舒社会控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材料二   朱熹认为,只有在思想意识及封建纲常伦理上家族、宗族、国家、社会同构,才能保证国家对乡村的统治形式及有效秩序……使儒家维护封建纲常的价值形态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认同。

—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

材料三   在一个排斥农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的社会里,绅士社会掌握着知识和文化霸权,教化、伦理、法规、祭祀、宗族等一切社会责任与权力为一体,成为乡土社会的实际权威……在全国范围内构造了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网络。国家所必须的思想意识——包括国家的法令政策,就是通过这个网络突破了千差万别的地域性习俗与文化,渗透到那些看似封闭的乡村角落的

—杨阳《王权的图腾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目标。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为实现材料二中的构想提出的主张。比较材料一、二,说明董仲舒和朱熹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侧重点。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社会控制思想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