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如图漫画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某一历史现象,其影响是(     

A.东汉时期地方势力威胁中央B.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2 . 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农民起义。这两次起义的共同点是(     
A.藩镇割据造成社会动荡B.自然灾害严重导致民不聊生
C.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D.建立了农民阶级领导的新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汉和帝继位时年仅十岁,其母窦太后临朝称制,重视窦氏宗族。汉和帝驾崩后,继位的汉殇帝不足百天,其母邓太后代子称制,邓氏戚族专权于朝。由此可见
A.“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B.皇帝依靠外戚加强统治
C.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D.外戚干政源于皇权衰落
4 . [古代江南地区的开发]

材料一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期的四石升至东汉时期的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广大农民辛勤耕作、农业劳动力资源增加、汉越民族交融和共同开发、相对较好的自然条件以及铁农具广泛使用,成为此时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仍远低于北方,但还是为后来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作了一定的准备。

——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

材料二北宋立国后,太祖、太宗及其继承者通过强化地方官员劝农督导职责、推广优良品种废除苛捐杂税等措施重点发展东南经济,这促使当地农业飞速发展。随着麦、粟等旱地作物在南方的推广,东南“专种粳稻”的种植制度得以改变,农作物种植范围得到扩大。东南地区农民利用平原、丘陵山区的各种不同地理条件,开辟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因东南地区民田十之八九种稻,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水稻的总产量超过了粟、麦而跃居全国首位。

——摘编自叶依能《宋代东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业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东汉相比,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下表是关于汉代名人的记载,由此来看,汉代(     
记载内容
《汉书·匡张孔马传》汉成帝丞相张禹“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灌溉,极膏腴上价。”
《后汉书·阴识传》西汉末年阴识“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
《后汉书·刘隆传》“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
《后汉书·樊宏传》“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

A.庄园经济开始出现B.小农经济受到冲击
C.普遍重视兴修水利D.官僚地主割据一方
2023-01-2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山东专用)02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汉光武帝刘秀恢复西汉的三十税一制,实施度田,并六次下诏释放奴婢。这些措施体现出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
A.扶植豪强地主B.强化中央集权C.以“柔道”治天下D.遏制地方势力
23-24高一上·山东青岛·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公元31年,汉光武帝下诏:“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并两次下令开狱“见徒免为庶人”。光武帝此举意在(     
A.实现光武中兴B.缓和阶级矛盾
C.打击豪强地主D.恢复社会生产
2023-12-04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局属学校、青西、胶州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